
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洒渔镇立足苹果产业资源、洒渔烟柳景观等优势,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子,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让昔日传统农业乡镇焕发新活力,绘就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金秋时节,洒渔河畔依旧生机盎然。河岸百年柳树下,游客漂流在清清河水间。巡龙村农文旅示范带内,康养绿道蜿蜒,乡愁书屋静谧,网红桥上笑声朗朗,而河面的漂流皮划艇更是划出了一条“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涟漪。

在漂流检票口,巡龙村2组村民张泽珍笑着为游客办理手续。“每月工资3000元,还能照顾两个孩子和家庭,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张泽珍如今成为旅游公司的固定员工。丈夫在附近务工,家里10亩苹果园流转后每年还有5000元租金。她的幸福,是洒渔镇群众增收的缩影。

据介绍,洒渔镇积极对接运营企业云南锦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稳定性岗位75个、月工资约3000元,临时性岗位429个、日薪100元至160元,共计带动12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6120元。

洒渔镇年平均气温11℃,洒渔河穿境而过17.8公里,沿岸500余棵百年柳树构成的“洒渔烟柳”是“昭阳八景”之一。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作为昭通中心城市“后花园”的区位优势,以及被纳入全区“一山、一城、一河”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支持,洒渔镇农文旅融合发展条件得天独厚。
“我们依托自然风光和苹果产业基础,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资源变资产、风景变‘钱景’。”洒渔镇副镇长张汇梅介绍,在昭阳区委、区政府“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思路指导下,巡龙段3.8公里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率先启动,一期项目政府投入5800万元,引进企业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康养绿道、游客中心、乡愁书屋、民宿、太空舱、烧烤区、漂流区等基础设施与多元业态,精心策划“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四季文旅活动。

今年4月运营以来到现在,漂流项目接待游客3万人次,烧烤项目接待游客20万人次。7—8月川渝避暑游客涌入时,单日客流达5—6万人次,漂流项目早上8点已排起长队。
“游客来了,苹果价格每斤比市场高几毛钱,采摘期还能吸引亲子家庭体验。”云南锦鹏旅游公司负责人朱明荣说。农文旅项目不仅带动旅游消费,还助力农业产业升级。洒渔镇布局“苹果+N”产业,构建苹果+饮料、化妆品、旅游等“1+7”产业集群,推动苹果从种植到加工、文旅的全链延伸。

目前,沿线5000亩苹果园通过采摘实现亩均增收超千元。附近20多家自主经营的农户通过凉粉、洋芋、凉面等一系列的小吃,每天的收入在 300 元以上。下一步,昭阳区将对纳入规划的21公里河段进行开发,建设漂流和民宿等新业态,带动更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夕阳西下,洒渔河面泛起金光。河畔小吃摊飘起炊烟,游客在乡愁书屋翻阅书籍;苹果园里,果农笑着装箱最后一批采摘果……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 刘安红 凌先帅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