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印象昭通看振兴丨金沙江畔起新篇 旅居兴村富移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6:17:57  来源: 云南网

  走进水富市云富街道邵女坪社区,澄澈的金沙江蜿蜒环绕,金色沙滩与青绿山峦相映成趣。整洁的柏油路面延伸至家家户户,白墙黛瓦的民宿错落有致,温泉中心氤氲的水汽中传来游客的欢声笑语。这个曾经的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点,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移民增收致富之路。

  邵女坪社区总面积2.71平方公里,2011年12月迎来318户1365名移民搬迁入住。彼时,这里人均耕地仅0.7亩,移民收入主要依赖外出务工和零星种植,60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撑起了人均年收入仅0.6万元的生计,发展举步维艰。“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成为当时移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转机始于近年来水富市对旅居产业的精耕细作。依托库区“高峡平湖”的独特风光和优质温泉资源,当地创新“党建引领+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以“金沙第一湾,滇川小三亚”为定位,启动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升级。围绕“一山一水一镇一沙滩”布局,原有的移民安置小镇逐步建成集温泉中心、无边泳池、美食街区、水上运动中心、酒店露营于一体的旅居综合体,农贸市场、警务室、卫生室、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同步优化,318栋民房完成风貌改造。沙滩音乐节、篝火晚会、电音泼水节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让邵女坪成为川渝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地。

  2024年春节开园至今,邵女坪景区已接待游客104.87万人次,其中川渝游客占比达80%,较2021年同期增长10倍,旅游总收入超5500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增收2000万余元,日均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

  旅居产业的崛起,激活了全产业链发展动能。山上的茵红李、黄桃、猕猴桃等传统种植产业,升级为观光农业、采摘农业和研学产业,300亩黄桃脆桃基地、900亩猕猴桃基地、20亩食用菌基地和年出栏5万只的生态兔基地相继建成;地下2800多米处开采的低硫、偏硅酸温泉,出水温度达73℃左右,配套瑜伽健身、温泉疗养等功能的60多口温泉泡池供不应求;水上观光升级为包含竞技、研学、拓展等20余种项目的综合性水上运动;云南菌汤包、小粒咖啡等特色产品,让邵女坪成为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窗口,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此外,创新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移民成为最大受益者。水富发展集团作为龙头企业融资建设,引进专业公司市场化运营,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方式带动移民参与经营。目前,社区经营主体达116户,较2021年增加111户;民宿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盘活闲置房产91套、闲置土地960亩,235名闲置劳动力实现就业,移民通过“自主经营+委托管理”获得保底分红和收益返补。

  “以前在广东做生意,常年牵挂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听说家乡建了景区,就果断回来开了这家隆江猪脚饭餐馆。”正在打理店铺的罗向伟夫妇笑着说,如今生意红火,还能照顾家人,幸福感满满。来自绥江县的何芳是青云小院民宿的员工,她告诉记者:“从家骑车到这里只要半个小时,离家近、工资待遇好,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感到特别满足。”

  从移民安置点到致富示范村,邵女坪以旅居产业为笔,以农文旅融合为墨,在金沙江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移民的希望,每一份收入都凝聚着奋斗的汗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也为库区移民安置点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小羽 马喆 隋鑫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郎伟

  水富市融媒体中心

  云富街道办事处 文慧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