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昭通水富市云富街道安江社区的安置房问题频发,垃圾遍地、房屋渗漏等“慢性病”让居民和社区苦不堪言。如今,这个有3598户12095名常住居民、其中安置房106栋居住4000多人的社区,已蜕变为路面整洁、绿化有序、邻里和谐的片区。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社区党委积极探索“红色物业”模式,创新推出“红色管家”服务。
“红色管家”履新职,让老旧小区有了“当家人”。“放暑假了,留守儿童的安全要格外注意!”“暴雨地下车库积水严重,要有应急措施!”像这样直接回应群众诉求、高效解决小区管理问题的平台,得益于社区党委牵头组建“红色物业”,成员包括辖区党支部书记、党员等,将组织链条延伸至治理末梢。
“小公约”撬动大变化,让卫生费缴出“主人范儿”。针对公共区域卫生维护难题,社区党委组织居民代表大会协商,最终通过《公共卫生维护费用缴纳公约》,确立每户每年120元标准。社区干部深入宣讲、公示缴费动态后,卫生维护费缴纳率从不足20%升至80%以上,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卫生员变身“千里眼”,为小区增添“安全哨”。社区设立“公共区域卫生管理员”岗位,从安置房居民中挑选积极分子担任,并制定考核奖惩制度。他们除打扫卫生外,还作为“社情民意观察员”,及时上报风险隐患。2024年以来,已上报各类隐患20余起。
“联席会”里“开药方”,让疑难杂症“众人帮”。社区党委定期召开“红色物业”联席会,物委会成员、社区民警等多方参与,研判重点人群状况、发现矛盾苗头、解决群众需求。2024年以来,已排查重点人员99户118人,调解纠纷60余起,开展各类宣讲60余次,覆盖群众1万余人,联动处置帮扶案例18起,预警化解纠纷苗头6起。
群众点单“马上办”,红马甲分分钟到跟前。社区“两委”成员下沉包联网格,加入居民网格微信群,建立高效响应机制,居民反映问题后,原则上30分钟内到场。“我家天楼排水沟堵塞了,社区只用20分钟就帮我解决好了!”家住安置房36栋的居民苏先生说。据介绍,2024年以来,社区关爱困境儿童40余人次,走访老人60余次,回应诉求900余个,办实事100余件,平均处理时间约30分钟,以高效服务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赞誉。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