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昭通市巧家县的桑园里桑叶葱郁。随着2025年第一季度蚕茧收购工作步入尾声,全县春茧产值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这不仅是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走进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巧家营蚕桑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熟练地对蚕茧进行分拣、称重、检验和结算,蚕农们满脸喜悦,将一袋袋洁白饱满的蚕茧搬运下车。“今年蚕茧质量好,价格也不错!我家春蚕养了5张,共育61张小蚕,收入有2万多元,比去年增收不少。”蚕农唐代林说。
“巧家营片区今年春蚕质量高、产量丰,养蚕1342张,平均单产约45公斤,收购蚕茧60.5吨,蚕农收入320余万元。”巧家营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陈本清介绍。
为提升产业质效,巧家县坚持精品化、生态化、有机化的发展路径,为蚕茧品质提升筑牢根基。从桑园管理到养蚕过程,全程遵循绿色生态理念,确保蚕茧天然无污染、品质上乘。良好的品质赢得市场认可,鲜茧均价较去年同期上涨3.5元。
作为鲜茧主要收购企业,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省级龙头企业作用,严格实行品质定价、优质优价,保障蚕农收益。公司通过优化激励机制,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为蚕农提供专业服务;加强生产形势宣传,稳定蚕农情绪;以奖代补,激发蚕农养殖热情,形成了企业与农户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巧家县今年春蚕共养蚕3940张,收购鲜茧206吨,产值达1100万余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万元,实现了大幅增长。”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仁寿表示,目前公司下设9个蚕桑技术服务分公司、1个缫丝厂,年生丝加工产能300吨,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据介绍,巧家县将蚕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带动,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全县桑园面积3万亩,覆盖13个乡镇(街道)7612户养蚕农户。蚕桑产业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还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张顺富 王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