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印象昭通”看振兴︱林草产业提质效 群众增收添动力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8日 16:04:00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昭通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系统谋划、利益联结、科技攻关、做强企业、做大品牌、集群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以竹子、花椒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主动谋划森林康养旅游业,加快构建现代林草产业体系,稳步提高林草产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奠定较好基础。

  竹产业是昭通市特色优势产业。全市竹资源总量达680.2万亩,其中具有较强区域特色的方竹和筇竹面积分别达398万亩、165.1万亩,占国内资源的64.4%、86.8%。2023年综合产值137.5亿元,覆盖8县(市、区)96个乡(镇)625个村53万户210余万人,投产区户均增收达3万元。大关、盐津、镇雄分别获“中国筇竹之乡”“中国方竹之乡”“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

  为做大做强竹产业,昭通市坚持“没有企业就没有产业”的理念,扎实推进竹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计划,建立品牌创建激励长效机制,推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创建,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等重点,不断增强竹产业发展后劲。目前,全市已培育竹产业市场主体243个,其中竹笋、竹材加工企业36家,年加工竹笋10万吨、竹材22.9万吨,有专业合作社95个、村集体公司72个、个体大户38家,年加工产值达28.8亿元。“云香人家”“傲野”“巴食川珍”“森林众兴”等竹笋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昭通市金沙江、牛栏江流域,165万亩花椒成为绿化群山、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昭通市坚持党建引领产业组织化发展,采取“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全市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闯出了一条产业发展高度组织化、品牌化、绿色化、特色化的新路子。目前,全市花椒面积达165万亩,投产126万亩,覆盖农户60余万人,今年预计实现产量7.6万吨、总产值150亿元。

  作为花椒产业“一县一业”特色县,鲁甸县坚持抓示范引领促提质增效,抓精深加工促产业链延伸,抓品牌建设促高质量发展,花椒产业成为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去年,全县32万亩花椒,实现产量1.705万吨、总产值12.67亿元,带动椒农4.12万户18万余人增收,花椒产业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有4000多户。

  立足丰富的林下资源禀赋,昭通市以绿美竹园建设为抓手,探索“竹产业+竹体验、竹康养”发展模式,实现多元化发展。在镇雄、彝良、盐津、大关等县推广竹下种植天麻及中药材;在彝良、威信、水富等县推广竹下种植竹荪;在镇雄、盐津、绥江等县推广竹下养殖乌骨鸡。昭通苹果、永善枇杷、绥江“半边红”李子等具代表性的林果产业,带动了全市“生态颜值”“幸福指数”双提升。

  唱好“林草戏”,拓宽增收路。昭通市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总体部署要求,聚焦“扩绿、兴绿、护绿”重点,推动产业发展与各项林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深度融合,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答卷。

  昭通市林草局供稿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