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绥江:氐羌迁徙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5日 09:35:00  来源: 云南网-昭通日报

原标题:绥江:氐羌迁徙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酒坊沟秦汉遗址

酒坊沟位于绥江老县城西约两公里,此地因酿酒而得名,现在已经找不到作坊的任何痕迹。而真正让酒坊沟闻名滇川、震惊史学界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这里修建绥江港进港公路时大量秦汉文物的出现。

1987年7月的一天,历史注定要在这一刻揭示尘封2000多年的瑰宝。清晨,民工周远清像往常一样开挖公路土方。突然,听见“公式”一声,锄头挖在金属硬件上,民工们刨开一看,却是一个破烂的铜罐,于是,聚在一起等着看稀奇的民工们“哟嗬”一声四散而去。不久,这里又陆续挖出了一些刀刀枪枪的破铜烂铁以及一些像古代兵器和钱币的东西。这些瑰宝的现世,就这么与人们擦肩而过,只不过多了一道茶余饭后的闲题。当然它们的结局难免被当成小儿的玩具,或者进了废品收购站。

消息传到时任绥江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刘明清那里,凭着对家乡的满腔热血和对历史执着的探求,他断定一个足以改变绥江历史的时刻即将到来,而他与这时刻近在咫尺。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匆忙赶到现场,召集民工做思想工作,让他们交回带走的铜器,同时立即将消息报告文化馆,追回了存放在废品收购站里的青铜器。在他的努力下,所有出土的青铜器、陶器、钱币等都收到文物管理部门,得到了妥善保管。此后,他又多次与文化馆一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引起了省、地、县文物部门的重视,先后有原昭通地区文管所、省博物馆专家到现场进行考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出土文物进行了级别鉴定。刘明清对此事一直高调追踪,从1987年发现文物到2012年抢救性发掘,他关注了20多年,每每有县外专家到绥江,他必提“酒坊沟之问”。

经专家鉴定:酒坊沟出土文物为战国至东汉时期具有巴蜀特征的器具。包括青铜器和陶器共37件,属国家三级文物的有两件。另有鍪两件、甑1件、钺1件。钱币类包括“半两”“五铢”两类,其中半两13枚,五铢9枚,陶器两件即罐、豆各1件。

国家三级文物是:青铜剑1,有较明显的格,剑身两面起脊,断面呈菱形,两面各饰蛇形纹两条。剑格附近有“巴蜀图语”符号,通长54厘米;青铜剑2,无格,通体呈柳叶形,剑身两面起脊,断面为菱形,剑柄上有二穿孔,通长50厘米。

那把刻着“巴蜀图语”的剑的主人是谁?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对剑主身份给出定证,神秘的剑,莫测的图纹,平添这片人居之奇异。在巴蜀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战国至西汉初的铜兵器、铜乐器、铜玺印等器物上,发现了一些图案文字,专家称之为“巴蜀图语”。酒坊沟遗址出土的这把青铜剑剑格上即刻有弯曲的手掌与带尾尖桃形的图纹组合,正是“巴蜀图语”的典型图案——心手文。其准确释读是“巴掌”,带尾尖桃形图案是抽象了的蛇头。《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3岁而出其骨”,蛇是巴人的图腾,“巴掌”是巴人的族徽。“巴掌”崇拜的古风,在绥江至今依旧能够寻到,乡下人家遇到六畜不安,即用“巴掌”沾上石灰,念念有词,拍在畜厩墙上,以驱鬼除瘟。从文字学的角度,“巴蜀图语”在中华民族文字起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仙居蝌蚪文一样完全没有被破解,此剑图纹因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如此精美的青铜器物到底是什么原因遗存的,出土文物涉及货币、兵器、生活用品等种类,它记载着什么历史信息呢?省内外专家作过种种推测:是墓葬吗?为什么文物的历史跨度这么大,战国至东汉?为什么没有发现墓葬的痕迹?是王公贵族避祸逃亡吗? 来这个地方做什么?遇何不测?为什么没有留下一点生活过的信息?是军队探路留下的营盘吗?是什么原因使驻扎在此的军人一夜之间丢盔弃甲而去?是兵船沉没吗?为什么文物高出江面三四十米?为什么这么多的器物团团聚在这方圆不到百米的地方?这一切都给史家提出了更多的疑问,这就使得酒坊沟遗址更加扑朔迷离。酒坊沟,一条曾经美酒飘香的小溪,却因历史的邂逅而令无数史家学者尽折腰。

新滩后坡岩画摩崖

700年前,低沉、雄浑的牛角号声,划破黎明前的漆黑,从新滩镇后坡村升起,闷闷地回响在金沙江峡谷。

寨子里的马湖蛮头人奕姆索嘎站在寨子前的大石梁上,面向金沙江,头上的天菩萨犹如刚刺穿敌酋胸膛的长矛,威风凛凛。寨子里的所有人聚在他身后,牛角号再次吹响,老毕摩在石梁顶端虎伏羲前虔诚地化帛焚香。这个椭圆形石蛋直径70厘米至80厘米,阴刻虎头人和日月同体的图案,这是他们的崇拜神虎伏羲,周围许多“目”字形图案.,那是历代头人。随着老毕摩口中的念词,头人带着他的族人和部曲在神灵前齐刷刷跪下,禀告天地,禀告祖宗,今天,他们将打开部族史上新的一页:举族迁徙。头人掷地有声地说下这个决定时,一轮红日蓬勃而出。

奕姆索嘎部族在此居住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上古时代氐羌南迁的一部分沿岷江而下聚居于金沙江两岸形成早期的民族“僰人”,此后蜀人也繁衍至此, 秦开五尺道,汉代汉人移民,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马湖蛮。奕姆索嘎部族就是马湖蛮里的一支,十分富有,拥有众多部曲。

奕姆索嘎部族把这个视野开阔、坡度为45°的大石板作为观察天象和祭祀的场所,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部族的人们在石头上刻下重大事件、活动内容等。在虎伏羲石刻下30米左右的石梁上,是一片长6米宽两米的阴刻文字和图纹造型摩崖,残存文字100余个,图纹10余个,在周围也零散刻着一些文字和图案。在文字中大多数看似汉字而又非汉字,无法识读,有的是线条式的象形描摹,有的似早期彝文,有的则是只能识读的现代彝文。在图形描摹中有水波纹饰、男女眼睛图、男女人象形图案等。这些摩崖图线条古朴大方,结构严谨。

2004年,赵旭良先生邀请当代老毕摩对石刻进行了部分解读。无法解读的文字约12平方米,有100多个,有的像田字却又多一点,有的像土字,还有的像王字等,粗看似乎全部为汉字,但细看却都不能真正解读。这些摩崖图案具有彝汉文化交融的特征,既有早期汉字特征,又有古彝文特征。这正是马湖蛮在和汉族交往过程中不断受到影响的证据。

新滩古代岩画、文字摩崖的发现,对研究金沙江流域古代彝、汉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并引起了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现已列为昭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旭波 赵旭良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