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永善之窗 >> 正文
云南永善:以“五个一”深化“金江课堂”宣讲 画出最大同心圆 跑出最大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7日 11:57:00  来源: 云南网

  “我家种了好几亩花椒,之前不懂得管理,好多都遭病虫害,听了专家讲种植花椒的技术,现在知道了要如何管理种好花椒”。溪洛渡镇一村民听完农技人员讲解种植花椒技术后颇有感慨地说。这是永善县“金江课堂”宣讲的一次真实写照,一支不惧困难的宣讲队伍、一次次深入浅出的宣讲,让党的政策理论、法律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身边,为群众带去丰富的精神食粮。无论是在正襟危坐的会议室,还是在轻松愉快的农村院坝,亦或是离三农最近的田间地头,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的身影,他们不惧风雨、长途跋涉,只为给群众带去党最真实的声音,最真切的关心,他们就是步履铿锵的“金江课堂”县委宣讲团,2015年以来,宣讲员们一次次跋山涉水、一次次拜访四季,用汗水浇灌出的“金江之花”正在金沙江畔迎风招展。

  “栉风沐雨心向阳,春华秋实满庭芳”是永善县“金江课堂”最好的代名词。为创新打造一个密切联系基层组织和群众需求的桥梁,永善县委、县政府以民为本、运筹帷幄,高瞻远瞩,“金江课堂”应运而生,一个以寓教于乐、成风化人为特色的宣讲品牌广为人知,结出硕果。

  “金江课堂”旨在通过宣讲探索提升党员群众素质和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构建党员及群众常态化教育的有效机制,建立了一个包含政策理论型、实用技术型和示范带动型的师资库,特别是在农村党员致富示范户、种养业能手以及“土专家”、“田秀才”、模范人物中示范带动型人才挑选了一批本地教师,极大激发了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有计划、大规模地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农村实用技术、文明礼仪、感恩教育等,把“送戏下乡”与理论宣讲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群众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基层干部及群众的理论素养、法治意识、致富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文化涵养,乡风民风明显转变。在村(社区)一级党组织的号召和带领下,宣讲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为永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撑、组织支柱。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春风吹到了奔流不息的金沙江,与时俱进的宣讲人以新的身份、用新的理论、把新的政策带到了永善基层的千家万户。2018年12月,在县委金江宣讲团基础上,县委组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经2021年调整充实后,现有宣讲员50名,深入人心的“金江课堂”作为永善宣讲的“老字号”有了更加充实的力量,更多新颖的形式。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时期,县委宣讲团以“金江课堂·党史宣讲乡村行”为引领,深入机关、企业、学校、乡镇、农村开展宣讲210场次,在金沙江畔奏响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主旋律。

  立足政治高度,组建一批“讲得好”的宣讲队伍。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宣讲的核心是人,开展宣讲的基础也在于人,为最大程度激发宣讲的活力,释放宣讲的红利,永善县把好门槛关,精心甄选多领域的优秀宣讲骨干,既保留了一些县委金江宣讲团的“老骨干”,又集聚一批具有政治素养过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党史学养较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党校讲师、专业人才、行业骨干、先进模范等“精兵强将”,共同组建了一支能讲理论政策、能说法律知识、能传授致富经验、能启发思想精神、能说群众语言的宣讲队伍,同时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韩琪等4名少数民族干部纳入宣讲团,拓展宣讲影响面,增加宣讲覆盖面,为“金江课堂”宣讲这座大厦筑牢了地基,烧旺了精神熔炉。

  立足地域温度,编纂一套本土教材。滔滔金江水,巍巍乌蒙山。永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不少革命先烈曾在此抛洒热血,诞生了不少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是最生动的教材,富含地方特色的本土教材无形中也能提升红色教育吸引力。永善县变“理论灌输”为“生动宣讲”,组织县内党史学者、人文历史研究人员积极梳理编纂《永善地方史学习资料汇编》《金沙江畔红旗飘》《永善地下党历史》等地方史料书籍,整理了永善县蒋永尊、胡仁惠、代友洪等革命烈士历史资料,打造接地气的教材,为宣讲人员提供真实、丰富的宣讲参考资料,通过党史宣讲永善的红色血脉赓续不断、薪火相传,也让红色种子在干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从而结出砥砺奋进的自信自强之果。

  立足学习深度,打造一个“讲得好”的精品课题。毛泽东曾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条真理放在今天也照样适用,宣讲若是没有经过精心准备,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为了给群众传播最扎实的理论知识,传递最持久的精神力量,永善县精心组织宣讲员集中备课、说课,充分汇聚智慧、发挥优势,在保障宣讲的正确政治导向和权威性、规范性基础上,引导宣讲员用心打磨精品,力争给干部群众带去最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年5月,县委宣讲团成员杨昆云的宣讲作品《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在昭通市“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立足文化厚度,擦亮一个“传得广”的宣讲品牌。品牌效应显著,“金江精神”经久不息。“金江课堂”是全市出名的宣讲品牌。今年来,县委宣讲团发挥“宣讲方法通俗易懂、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宣讲形式灵活创新”的品牌特色,通过“集中式+点菜式+常态化”推动“金江课堂·党史宣讲乡村行”走进基层,畅通宣讲“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县委宣讲团已深入乡镇、少数民族村寨、易迁安置点、革命烈士故居等34个“金江课堂”宣讲点,同时改变以往集中授课的简单方式,创新运用共唱一首红色歌曲、播放一部红色短片、宣讲一个专题内容、讲述一个奋斗故事“四个一”宣讲方式,提升宣讲氛围和效果,让宣讲走“新”更走心,与广大干部群众的期许同向而行。。

  “我觉得金江课堂很好,学到了平时听不到的许多故事和知识。作为一名党员,我享受了党的好政策,从山沟沟搬进了大新房,就是要记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感党恩,教育好孩子学好知识、学好党史,将来回报党和祖国。”永善易迁安置点桐堡社区党员金波高兴地说道。

  立足学习广度,拓展一批“走得进”的宣讲阵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砥砺奋进。”参观了黄华镇烈士陵园后干部们纷纷表示感受颇深。县委宣讲团把宣讲点从室内延伸到了室外,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资源效能,积极拓展一批宣讲阵地,让党史宣讲触角延伸到全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集镇村寨,确保有人的地方,就有党史宣讲的“好声音”,广泛凝聚“十四五”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自2015年启动“金江课堂”宣讲以来,宣讲队伍共深入村(社区)宣讲1059场次,受众达15.3万人次,一场场涵盖面广、感染力强的“故事会”正在大街小巷、村头巷尾间精彩上演,让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宏伟蓝图成为了现实画卷。

  云南网通讯员 谢海燕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