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鲁甸红石岩堰塞湖“变废为宝”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投产发电
经过近6年的拼搏奋战,由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昆明院”)设计,水电基础局、水电十四局、水电七局等参建的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昭通鲁甸红石岩堰塞坝综合水利工程首台机组日前正式投产发电。该项目总库容1.85亿立方米,供水8.08万人,灌溉6.62万亩,装机20.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8亿千瓦时。
2014年8月3日,鲁甸6.5级地震导致鲁甸、巧家两县交界处发生山体垮塌,崩塌滑落的泥沙石块阻塞了牛栏江干流河道,形成库容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威胁着下游沿江10个乡(镇)3万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牛栏江干流上天花板、黄角树等水电站的安全。危难时刻,中国电建昆明院火速行动,由全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电建昆明院总工程师迅速组成工程专家团队,果断科学展开排险处置,提出了“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抢险数据采集与集成方法,创新地采取开挖泄流槽、拆除调压井施工支洞检修门等应急抢险成套技术,仅用9天就完成红石岩堰塞湖应急抢险处置。
险情顺利化解,如何“除害兴利,变废为宝”?利用堰塞体改造成挡水坝,并新建一座电站,将红石岩堰塞湖改造成集除险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的创新综合治理理念孕育而生。历经近6年的科学综合整治,在所有设计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建成红石岩堰塞湖水利枢纽项目这一世界首例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利用工程,攻克了7大自然和工程难题。去年12月19日,在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顺利下闸蓄水之后,首台机组于今年6月顺利投产发电。
该项工程建设开创了堰塞坝减灾兴利、整治利用的先例,解决了复杂环境下宽级配堰塞坝防渗结构灌浆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我国堰塞坝应急处置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能力。“堰塞坝应急处置与综合整治关键技术”获2019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项目还获得23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刘建忠 殷国庆 蔡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