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大关县:深耕竹产业 拓宽增收路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5:21:27  来源: 云南网

  深秋时节,昭通市大关县秋笋采收季虽已接近尾声,但位于大关县靖安镇长寨村的竹笋加工厂内却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分拣台上,带着晨露的新鲜竹笋整齐排列,工人们熟练地挑拣分级、称重装袋,流水线末端的真空包装机匀速运转,X光机精准探测异物,杀菌车间的高温设备正进行最后的品质把控。这座于2024年6月启动建设,今年8月刚投产的现代化工厂,正将大山里的“土特产”转化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金竹笋”。

  作为大关县竹产业精深加工的标杆项目,靖安竹笋加工厂占地55.26亩,总投资达2.1亿元。4.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中,不仅包含3.7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149个盐渍池和日处理2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还配套了筇竹笋研发中心、电商中心和可容纳260名员工住宿的倒班房。

  “从鲜笋到成品要经过10多道工序,光检测就有二次人工检查和X光机探测三道关口,确保每包产品都达标。”厂长肖广玉介绍,工厂8月启动的2条生产线已稳定运行,剩余3条生产线预计年内投产,“现在订单不断,下一步还要依托大关的土豆、牛肉资源发展深加工,12月底新设备投产后能实现多元产品供给。”

  工厂的投产不仅推动了竹笋加工的标准化升级,还成为当地群众的“就业驿站”。在行政办公楼里,2021年从昭通学院毕业的陈代洁负责工厂的人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前在外打拼总惦记家里,看到工厂招聘就果断回来了,现在月薪5000多元还缴‘五险’。”同样在家门口就业的靖安安置区群众辛永连则对这份工作格外珍惜,“年纪大了不好找活,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又稳定,比在家闲坐着强多了。”辛永连说。

  和辛永连一样在家门口就业的群众,工厂目前已招聘了189人,其中130名为安置区搬迁群众,最高月薪可达1万元。工厂满负荷生产时,能带动500人就业,可年加工竹笋3万吨,实现年产值5亿元以上。

  靖安竹笋加工厂是大关县深耕竹产业的生动缩影。作为“中国筇竹之乡”,大关县依托占世界70%以上的102万亩筇竹+11万亩方竹资源,将竹产业列为“一县一业”重点产业培育,通过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推动竹笋加工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跨越。如今的大关县,已形成以靖安竹笋加工厂为龙头,多点布局、全链发展的竹笋加工格局。

  据统计,全县现有竹笋加工企业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15万余平方米,配套冻库总容量2万余立方米,形成了清水笋、调味笋、休闲笋等300余个产品系列,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2025年全县竹笋加工产值预计达20亿元,带动2.7万农户参与笋产业发展,户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电商赋能”模式,“大关筇竹笋”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从山间鲜笋到货架珍品,从单一加工到全链融合,大关县正以一根竹笋为纽带,串联起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共赢之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彭明星 李娜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