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云南网邮箱 云报邮箱
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头图 >> 正文
巧家草莓:一颗“小红果”撬动乡村振兴“大甜蜜”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4日 15:20:20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立足高海拔冷凉气候优势,以“全产业链布局、东西部协作赋能、联农带农共享”模式,将草莓产业从2018年165亩的“试验田”,发展为如今3万亩的“致富园”,书写了“小产业带动大振兴”的生动篇章。

  巧家县马树镇、炉房乡等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夏季草莓种植的黄金地带。依托这一独特优势,巧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草莓列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等1.8亿元,实施21个草莓产业项目,建成草莓交易中心、育苗基地、深加工厂等关键设施,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如今,巧家草莓已斩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正积极申报“巧家草莓”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及“有机产品”认证,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3万亩,预计年产量6万吨、年产值10亿元,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知名的万亩夏季草莓基地。

  在产业发展中,巧家县从“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后端文旅”三端协同发力,持续提升草莓产业附加值。

  在前端,深化“政府+研究院”合作,引进草莓优新品种,推广集约化栽培技术;建成马树镇草莓科技示范园,实现智慧物联网全覆盖与24小时环境监测,让草莓种植更智慧、更精准。

  在中端,争取沪滇协作资金2350万元,建成冻干草莓厂、果脯加工厂,年可加工鲜草莓6500吨,生产冻干产品330吨、果脯1000吨,预计年最大销售额达1亿元,推动“鲜草莓”变身“高值产品”。

  在后端,投资6949万元建设云南巧家夏季草莓产业项目,依托马树湿地3A级景区、白鹤滩水电站高峡平湖景观,打造集种植、研学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草莓园,让产业“接二连三”。

  “以前在外打零工,现在一个月能挣4200元,还有加班费,离家近也能照顾家人。”57岁的马树镇马树社区居民贺保英,道出了当地群众的心声。在巧家草莓产业带动下,像贺保英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群众不在少数。

  目前,核心区马树镇草莓种植面积达2.5万余亩,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带动务工收入2.5亿元;2万亩流转土地为群众带来1600万元土地流转收入,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3万元增至40万元。“以前自己种草莓风险大,现在在厂里打工,多劳多得还稳当。”60岁的陈家村村民陈华刚说。

  “我们通过‘土地流转夯基础、务工就业稳增收、集体经济强保障’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户嵌入产业链,让产业收益留在农村、惠及农民。”巧家万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厂长张定旺表示,这一机制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

  从金沙江畔的“试验田”到现代产业“新标杆”,巧家草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符号”。未来,随着冻干生产线升级、农旅融合深化,这颗“小红果”将继续撬动全产业链升级,为巧家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付兴华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聂孝美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