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土的圆萝卜,每吨能卖750元,清洗后价格就能翻一番,车到菜地里,直接拉到川渝地区。”清晨,昭通市大关县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周世莲站在圆萝卜地里笑着说。眼下,村里700余亩圆萝卜迎来热销,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拔圆萝卜、去缨、装袋,一派忙碌景象。
采收现场,20余名村民分散在各块地里忙碌起来,他们动作娴熟地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圆萝卜从松软的泥土中拔出,在地里摆成整齐的一排,然后去缨、装袋、装车,拉到清洗点进行清洗。
为让圆萝卜卖出更高价,新民村专门采购了一套圆萝卜自动清洗设备,经过简单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在清洗点,工人们把圆萝卜从农用车上直接送进清洗机,不一会儿,原本沾满泥土的圆萝卜变得白净透亮,身价也随之翻倍。原来750元一吨的圆萝卜,清洗后每吨售价达1600元。

大关县能在“冷土地”上种出“热产业”,离不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大关县,高海拔地区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不仅能减少病虫害,还能让蔬菜积累更多糖分和水分,让冷凉蔬菜口感清甜、品质优良,深受川渝市场青睐。
“去年试种成功后,我们今年扩种到700余亩。”周世莲介绍,种圆萝卜有三大好处:一是时间短、见效快、产量高;二是能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增加收入;三是“一地双收”,土地利用率翻了一番。
为让产业发展更稳,上高桥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动冷凉蔬菜科学种植。在这一模式下,农户有了多种增收渠道:土地流转拿租金,家门口务工能赚工钱,每天120元;还能自己种圆萝卜,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帮忙对接销路,实现一地双收,上半年种植糯玉米、高山洋芋等作物,丰收后接茬种植圆萝卜。

新民村村民冯金兰就是发展冷凉蔬菜的受益者之一。“一直在外地务工,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只能回来照顾母亲。现在自己喂了几头牛,空闲时就到圆萝卜地里务工,一年能赚七八千元。”村民杨发春同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她不仅把家里的部分土地流转出去收取租金,自己也种了10余亩圆萝卜,平时还到圆萝卜基地务工,收入增加了不少。
上高桥乡宣传委员马艳荣介绍,今年全乡发展冷凉蔬菜8000余亩,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圆萝卜、西葫芦、包包菜等,今年的总产值预计2500余万元,带动5000余人就近就业,发放务工工资600余万元。目前,采收工作已持续一个多月,预计还将持续采收一个月左右。主要销往重庆、四川成都、宜宾、自贡等地。
上高桥乡的成功实践只是大关县发展冷凉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关县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产业融合等方式,重点推动冷凉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今年,全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主要分布于靖安镇、上高桥乡、玉碗镇,预计总产值1.2亿元。
从新民村700亩圆萝卜的丰收,到全县7万余亩冷凉蔬菜的蓬勃发展,大关县正以“小蔬菜”撬动“大产业”。下一步,将继续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推进“蔬菜加工+电商”融合,拓展销售市场,让冷凉蔬菜不仅“俏销川渝”,更能走向全国,成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的“富民产业”,为全县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朱睿 陈绍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