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盐津绿竹成荫遍地“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11:37:00  来源: 昭通日报

原标题:盐津绿竹成荫遍地“金”

在盐津县庙坝镇的群山之间,连片的竹林是当地群众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深秋时节,笔者走进庙坝镇流场村的竹林,成片的新笋破土而出,漫山遍野生机勃勃,一幅生态富民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流场村村民周主刚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山上。由于自家的竹林还没完全投产,采收量不大。收完自家竹笋后,他和妻子便帮其他大户采笋,每采1斤能有1.1元的工钱。周主刚告诉笔者:“我们夫妻俩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采700多斤竹笋,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见到笔者,该村笋农周主洪脸上笑意盈盈。他和妻子靠着这片竹林不仅撑起了家,还培养出了一名大学生。说到收成,他一边麻利地剥着手中的竹笋,一边盘算道:“我家有20多亩竹林,今年竹笋长势很好,预计能收入5万元!”言语间充满喜悦。

秋笋破土,不仅带来舌尖上的鲜美,也撬动了山乡的巨变,这鲜嫩的竹笋正是村民致富的“密码”。据流场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流场村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为核心,紧密联结594户村民,其中274户为脱贫户,构建了稳定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近年来,通过持续修建生产管护道、防火通道和改造低效林,3.8万亩竹基地焕发新生,鲜笋年产量可达2100吨,产值约130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林草部门常年组织专家下沉到村,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效果非常明显。”流场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专业指导不仅提升了鲜笋产量,还坚定了村民的发展信心,大家积极性越来越高,增收路子越走越稳。

流场村只是盐津县大力发展竹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盐津县紧扣竹资源,做活“竹”文章,通过科学布局、精准施策,按海拔与区域特性推广种植筇竹、方竹、楠竹等,系统推进新植、改造与选育工作。目前,全县竹林面积已达102万亩,翠绿竹林在每一片适宜的土地上拔节生长,蔚然成林,在青山之间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篇章。(通讯员 艾欣 张起瑞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