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头图 >> 正文
巧家草莓:“莓”好丰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6日 13:58:00  来源: 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巧家草莓:“莓”好丰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时值金秋,巧家县马树镇的万亩草莓基地里,一垄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鲜红饱满的果实掩映在绿叶之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草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巧家县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与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草莓产业,一颗颗红艳的草莓不仅成为当地特色农业的亮丽名片,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巧家县马树、炉房、老店等高海拔冷凉乡镇,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发展夏季草莓的“黄金地带”。在省、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打造“云果”品牌的政策支持下,巧家县精准发力,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等近5500万元,在马树、炉房、老店等6个乡镇(街道)实施草莓项目9个,新建水、电、路、分拣车间及冷链加工中心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该县还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育苗基地、深加工厂和草莓交易中心,成功构建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确保了草莓的品质与安全。如今,田埂边的灌溉水管直通地头,分拣车间里的冷链设备运转不停,曾经的“山间地”变成了“丰产田”,巧家草莓产业走上了标准化、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已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知名的万亩夏季草莓基地。

  “巧家县借助政策与资源优势,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莓全产业链。目前,巧家县草莓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一年可以采摘鲜果6万吨,产值有10个亿左右,提供了大概1.5万个就业岗位。”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娟介绍,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巧家草莓”已荣获“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多个草莓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与此同时,巧家县还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草莓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

  种植大户杨自先就是草莓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我在马树镇种植草莓已有六七年,政府在水、电、路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今年草莓市场销售和价格都很好,我种了60多亩,每亩能挣2万多块钱。”杨自先喜悦溢于言表。草莓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来自老店镇大火地村的魏兴英就是其中一员。“我2月份就来摘草莓,100块钱一天,一个月能挣3000来块。”她笑着说。

  在巧家县马树镇草莓交易中心,工人们正在对刚收购的草莓进行分拣、包装。一颗颗草莓被精心包裹后,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公司从 5月份开始收购草莓,每天大概能收3至5吨,到目前为止已经收购了1000吨左右。每天收购的草莓,我们都是包装完以后当即发往到上海、重庆、北京等大城市。今年受天气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价格比往年高一些。”百宝源(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玉苏普·艾力介绍,今年巧家草莓市场行情看涨。

  在巧家万瑞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草莓进行清洗、去蒂、速冻等工序,制作成冻干草莓产品。这条上海援建的冻干草莓生产线,年加工草莓 3000 吨,产品远销中东、欧洲;与嘉信食品合作的果脯项目,年销售额预计达6000万元。

  从单一的草莓种植到完整的产业链条,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特色产业,一颗小小的草莓,不仅让巧家县的产值突破 10 亿元,更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书写了产业振兴、群众增收的精彩篇章。下一步,巧家县将继续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品牌建设、深化农旅融合等举措,推动草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多元动力,让这片“莓”好丰收的画卷,在金沙江畔的沃土上越绘越精彩。(通讯员 陈红云 饶兵 黄开瑜)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