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彝良:金秋庆丰收 民俗欢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8日 17:00:37  来源: 云南网

  金秋时节,乌蒙大地处处浸润着丰收的喜悦。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彝良县海子镇老街组的文化广场已锣鼓喧天。身着苗族盛装的青年手持芦笙,奏响或悠扬婉转、或高亢激昂的曲调;姑娘们端着自家酿造的米酒,唱起清脆的敬酒歌,用最热忱的姿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为庆祝中国农民第八个丰收节,彝良县海子镇举办“云南民族大学深化校地合作促进乡村振兴2025年庆丰收”活动,以农产品选比、长桌宴、丰收成果展示、篝火晚会等多元形式,串联起地方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即便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也丝毫未减游客的热情——不远处的磨豆子民俗体验区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石磨“吱呀”转动,浓郁的豆香在空气中弥漫。体验者指尖触碰着豆粒在磨盘间碎裂的细微震动,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古老的研磨声里,藏着祖先的饮食智慧,每一圈转动都是农民与土地最朴素的对话。

  一旁的绣鞋垫比赛同样吸引着众人目光。几位心灵手巧的妇女飞针走线,拥有二十年绣工的周明琴正专注创作,其针脚细密、色彩绚丽的作品引来了不少人驻足,五彩丝线在她手中仿佛被赋予生命,让围观群众啧啧称奇。

  农产品选比环节,“老手艺”与“新赛场”的碰撞让庆典更具分量。海子镇田湾组的村民捧着自家种的“巨无霸”南瓜,笑容格外灿烂。“今年雨水好,这南瓜长到了30多斤,今天得了第一名,特别高兴!”刚拿到金奖的钟正巧捧着自己种的大南瓜笑得合不拢嘴。现场,村民们还纷纷拿出天麻、萝卜、竹笋等特色农产品上台展示,用最质朴的方式共同祈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午后阳光渐柔,斗羊场上的欢呼声愈发响亮。两只壮硕的公羊犄角相撞,激烈的比拼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养殖户张兵紧盯着自家的羊,手里攥着缰绳,语气里满是畅快:“养羊七年,第一次来参赛,输赢不重要,能和大伙儿热闹热闹才开心。”

  中午时分,长桌宴的筹备早已紧锣密鼓。工作人员将一张张木桌首尾相连,村民们端来腊肉、排骨、豆花等拿手农家菜,浓郁的香气在广场上飘散。镇里的村民与游客比邻而坐,举杯互贺,在品尝地道农家风味的同时,分享着丰收的喜悦。“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文化的体验。”专程从县城驱车前来的方正刚感慨道。

  夜幕降临,熊熊篝火在广场中央燃起。当地群众与游客手拉着手,围着篝火跳起颇具云南民族特色的“三跺脚”。璀璨的灯火与漫天繁星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乡村夜经济新图景。

  记者手记:

  彝良县海子镇为期两天的丰收节庆典虽已落幕,但其传递的喜悦与温暖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间。在这场丰收盛会里,我们不仅见证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丰硕物质成果,更看到了乡村文化的蓬勃新生——古老的芦笙曲、手工刺绣、石磨制豆等民俗,与现代节庆形式碰撞融合,让乡村与城市的距离在互动中愈发贴近,也让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从田间地头的辛勤耕耘,到烟火市集的热闹欢庆,丰收的仪式感始终贯穿其中。它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庄稼人在坚守传统与探索创新中稳步前行的坚实身影。那升腾在乡村街巷的烟火气,是丰收的醇厚味道,是生活的幸福味道,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最为生动、鲜活的注脚。

  云南网通讯员 梁七尉 余正彪 吴芸

责任编辑:杨子双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