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街道新拉村的千亩稻田层叠蜿蜒,沉甸甸的稻穗低垂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田间地头,机器轰鸣、农人穿梭,处处洋溢着繁忙的丰收喜悦,共同绘就出一幅“粮满仓、民安乐”的乡村振兴动人画卷。
金黄的稻田间,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全力收割。他们弯腰挥镰,动作娴熟利落,稻秆应声而断,很快便垒起一捆捆饱满的稻把。伴随着脱粒机的阵阵轰鸣,稻谷纷纷从稻穗上脱落,不一会儿就堆满了舱底。
不远处,来自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和永善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团队,正对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项目开展实地测产验收。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穿梭于稻浪之中,随机选取代表性的高、中、低产四块田块,通过实地测量、样本采集、脱粒、称重及水分换算等环节,科学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为今年的粮食丰产丰收提供数据支撑。
实测结果显示,该示范区实测面积672.1平方米,折算亩产达765.23公斤,较非示范区亩均增产43.75公斤,增幅达6.06%,产量表现突出。新拉稻谷的丰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得益于农业科技的有力支撑。
“我们通过选用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开展病虫害田间实时监测、及植保无人绿色集中防控,可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昭通市农业科学院粮作所副所长陈选贵说道。
种植户曾胜福来自新拉村岩湾二组,他家今年种植2.8亩水稻,选用了宜香优2115和泰优2903两个优质品种。“经过市、县专家指导,现在水稻产量高得多,口感也好得多了。”溪曾胜福说。
新拉村的水稻种植,重点推广“三新”技术:即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技术和运用新机具,同时实施了“五统一”技术措施,包括统一选择优良品种、统一最佳播种节令、统一条栽、统一精确定量栽培、统一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我们选用的高效低毒农药和无人机统防统治,实现了水稻绿色、低碳、生态、高产、优质的目的。”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生富说,接下来,将指导群众利用好冬闲田,种植油菜和早春马铃薯等冬季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陈洪 刘绪章 刘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