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汛以来,昭通市遭遇多轮持续性强降雨。特别是8月20日至25日,连续5天强降雨,最大雨量达200.3毫米。面对汛情,昭通市精准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和雨前查预防、雨中查隐患、雨后查灾情“三查”制度,紧盯汛期多灾易灾区域和重点部位,全面开展汛期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河道水位暴涨
8月21日20时,彝良县角奎街道河湾村接到6小时“1262”强降水预警信息,村“两委”干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组到户。下沉到组的干部立即开展巡查,实时监测雨情水情,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准备。8月22日凌晨0时45分,村干部左永喜发现雨量逐渐变大,小米溪河水位上涨,立即上报。经村委研判后,村支书立即组织村干部及时转移群众11户52人。
灾后组织党员和群众自救互救
凌晨2时09分,小米溪河水猛涨漫过桥梁,导致2座桥梁受损、多处河堤损坏、9户群众住房被洪水灌入。由于部署力量提前、叫醒叫应及时、上下联动到位、组织转移彻底,未发生人员伤亡。
辖区河道水位上涨
8月20日起,威信县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21日18时,威信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并根据“1262”6小时预报,及时叫应罗布镇人民政府。18时10分,罗布镇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干部职工、派出所民辅警、消防员等40余人,及时开展河道、沟谷、建筑工地等重点区域巡查巡防工作。18时15分,罗布镇青龙村党总支书记罗煜在落实“三查”制度中,发现多个村民小组持续性强降水,山间降雨逐渐聚集形成大股水流,并伴有沙土、石块,随即上报险情。罗布镇党委政府接报后,迅速采取转移避险措施。18时30分,及时转移群众32户102人。22时左右,河道水位迅速上涨,造成通村公路损毁严重、部分农户房屋被淹。得益于转移及时和严格的“防回流”措施,实现了人员零伤亡。
村组道路受阻
8月23日13时,巧家县新店镇政府收到“1262”12小时精细化预报和地质灾害风险Ⅲ级预警后,立即按照“三查制度”要求,下沉干部对河道、排水口等关键部位进行监测。15时左右,村委干部落实“三查”制度时,发现多处道路被落石、淤泥堵塞,于是第一时间上报。镇政府接报后,立即组织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网格员等力量开展转移避险工作。
下沉干部开展河道巡查
巡查过程中,还发现双龙小组多名群众在雨中放牧,因持续降雨,土壤水分饱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极高,巡查人员立即上前劝导,经过耐心沟通,成功劝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16时,镇政府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15户30人,并组织人工清障,整治落石、淤泥阻路等风险隐患8处。由于风险隐患排查及时、转移避险提前,未造成人员伤亡。
昭通市精准运用“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有序推进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实现了人员伤亡、重大灾情、次生灾害“三个零发生”。8月20日以来,昭通市提前转移群众1.84万人次,及时避让山洪、地质灾害等17起,成功避免213人伤亡。
云南网记者 杨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