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头图 >> 正文
鲁甸小寨镇:“葡”写产业振兴共富新章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16:15:37  来源: 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鲁甸小寨镇:“葡”写产业振兴共富新章

  初秋时节,鲁甸县小寨镇丫巴地葡萄种植基地内,一串串紫红色的夏黑葡萄缀满藤架,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果香。村民们穿梭于藤蔓之间,熟练地采摘、分拣、打包,一张张笑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小寨镇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科学为支撑、人才为动能、帮扶为助力,深耕夏黑葡萄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功将闲置土地转化为“聚宝盆”,切实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领航,激活产业“新引擎”。打破“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形成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在了解到丫巴地葡萄品质上乘、市场潜力巨大后,村“两委”迅速行动,从8户村民手中流转整合近21亩闲置土地,打造集体经济葡萄种植园。同时引导党员能人带头参与,推动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重点吸纳周边脱贫户在基地参与季节性务工,稳定带动60户脱贫户增收。“这地荒着也不挣钱,自从流转出去,不仅有土地流转费,我们还能在基地打工挣工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正在基地劳作的李树莲高兴地说。

  科技赋能,种出品质“新高度”。村“两委”全程引入科学种植理念,聘请专家开展培训,推行种养循环、有机施肥、专人驻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上色关键期精准施用高钾肥料,促进果实糖分积累与色素形成;套袋环节选用透气性良好的无纺布袋,有助于果实呼吸生长,并能有效抵御病虫害。科学管理结出丰硕成果,如今年产量稳定在1.5万斤左右,单串平均重1.8斤,不仅培育出3斤以上的“巨无霸”,更诞生了重达4.2斤的“葡萄之王”。

  人才聚力,开辟增收“新赛道”。小寨镇聚焦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创新推行“田间课堂+跨区域实训”的“双培”模式,组织种植户前往先进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带头人先学、村民后会”的传帮带,越来越多村民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这些眼界开阔的带头人不仅做大做强了自身产业,更在拓展市场、辐射带动农户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帮扶助力,拓宽致富“新渠道”。为解决销售难题,省审计厅驻村工作队主动靠前,通过融媒体、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并实地调研市场、联系政府采购,全方位打通销售渠道。“今年葡萄太抢手了,订单络绎不绝,才刚成熟就已经预订得差不多了。”销售联系人喜悦地说。产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小寨村每年创收10余万元,净利润4万余元。在保障入股村民分红权益的基础上,村委会建立“产业收益反哺教育”长效机制,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专项资金奖励优秀学子,真正实现“土地变股金,群众变股东”。

  如今,夏黑葡萄已成为小寨镇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展望未来,小寨镇将深化党建引领作用,系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葡萄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方向升级,加快生鲜仓储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拓宽农户增收渠道,用一颗颗饱满的葡萄“酿”出乡村振兴的甘美新生活,绘就产业共富、绿色发展的崭新画卷。(通讯员 刘卓娅 虎祎)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