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昭通巧家: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山水答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8日 15:53:29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

  原标题:昭通巧家:绘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山水答卷”

  近年来,昭通市巧家县正以山水为卷,笔墨为媒,书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答卷。这里不仅拥有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树湿地等生态屏障,更孕育了巧家五针松、黑颈鹤等珍稀物种。

巧家五针松。资料图

  “现在幼苗最高长到49厘米,成活率达到92.5%。”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的监测数据,揭开了巧家五针松的“重生密码”。这种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的极危物种,如今通过人工繁育已扩繁至4000余株。

  在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建立育苗实验样地,研究播种时间、土壤基质对幼苗萌发的影响。截至目前,巧家五针松已建成23个近地移植点,保存3310株;建成迁地移植点22个,保存1038株。如今,药山保护区内珙桐、南方红豆杉等重点保护植物种群稳定,高等植物达254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4种,构成了丰富的“植物种质基因库”。

黑颈鹤。资料图

  巧家县采取湿地修复、食源地建设、动态监测等保护措施,让马树湿地成为黑颈鹤的“温暖驿站”。2024年,在此越冬的黑颈鹤已增至257只。

  在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药山主峰轿顶山海拔4041.6米,形成超过3440米垂直落差的立体生态系统。这里栖息着林麝、水獭、穿山甲等4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2种陆栖脊椎动物在山林间繁衍生息。

药山风光。资料图

  在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级网格化管理将管护责任细化到每一名护林员,“绿剑行动”“绿盾行动”等专项整治形成长效震慑。巧家县完成人工造林10948亩、退化林修复13.86万亩,建成1个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修缮4个管护站。

  在生态修复之外,巧家县更探索出“生态+产业”的共生模式。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建设,建成6个风电项目和140个村级光伏电站,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带动1.1万户群众年均增收3000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8万亩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让农田成为“绿色粮仓”。此外,巧家县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制作专题片,出版《云南药山》专著,开展“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