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从“地图坐标”到“振兴样板”——昭通昭阳区中河村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15:02:00  来源: 昭通日报

原标题:从“地图坐标”到“振兴样板”——昭阳区中河村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在昭阳区乐居镇的西部,有一个被山水环抱的村庄——中河村。曾经,这里只是地图上一个普通的坐标;如今,中河村正以户户通大路、主路装明灯、人人有水喝的民生温度,以及千亩稻田铺展、四季硕果盈枝的产业热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走进中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纵横交错、干净整洁的道路。中河村“两委”班子始终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将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经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统筹协调施工力量等,如今,无论哪个村民小组,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都能延伸到村民家门口。曾经泥泞的小路焕然一新,村民出行再也不用担心“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主路上,一盏盏明亮的路灯整齐排列,每到夜晚,灯光点亮了整个村庄,既方便了村民夜间出行,也为村庄增添了一份温暖与安全。

“以前都是泥巴路,出门特别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稍不注意就会摔跤。现在好了,水泥路直接修到家门口,晚上出门路上都有路灯,既方便又安全。”一位村民感慨道。许多祖辈生活在中河村的老人,既见证了村庄道路的变迁,也切身感受到了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实惠。

在饮水和灌溉方面,中河村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村里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清澈的水流直达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同时,农田灌溉系统实现全面覆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连片的果园里,灌溉沟渠纵横交错,水流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村“两委”定期组织开展沟渠清淤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用水稳定供应。“乐居大堰、长沙沟、乐居小河3条河流都流经中河村,每到春耕时节,我们都会提前清淤疏浚,确保水流畅通无阻。”中河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中河村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特色之路。在产业发展方面,中河村创新采用“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合作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村里已建成标准化苹果示范区3000亩、车厘子园200亩、玫瑰花基地200亩、水产养殖区200亩,形成了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在标准化苹果示范区,整齐排列的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我们村的产业越来越多元了,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村民温敏欣喜地说。她在家门口的苹果种植基地负责果园管护,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能兼顾家庭。对于如今的生活,她感到十分满意。

在特色产业拓展方面,中河村还计划整合3000亩稻田,打造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的“秋城香稻”产业链,重塑“鱼米之乡”的美誉。去年,该村水稻产值达210万元。预计今年秋收后,可实现“3000亩香稻+3000亩油菜花”的轮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利用率。

生机勃勃的千亩稻田边,村民秦明朝正蹲在田埂上察看病虫害情况。望着绿油油的稻田,他脸上洋溢着喜悦:“以前种稻全凭经验,现在村里不仅统一规划,还请专家指导科学种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了。秋收后改种油菜,一块地两份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中河村“两委”计划沿产业道路修建休闲凉亭,这一设施既可为村民提供纳凉休息的场所,也能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从改善物质生活到丰富精神文化,中河村正积极推进党建、农业、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努力打造集观光、研学、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让中河村成为城市近郊游的热门目的地。

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土地里孕育着多元产业,产业中汇聚着蓬勃人气,人气里升腾着致富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中河村人正用汗水与智慧,描绘着宜居宜业的幸福画卷。(通讯员 王秋静 严格 冯云辉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