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盐津县将竹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坚持“以笋为主、笋材并用”,持续推进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建设生物科技示范园,以科学布局与扎实举措,编织了从山间到车间的富民产业链。目前,全县102万亩筇竹、方竹、雷竹等笋用竹成为助农增收的富民产业。
兴隆乡大坪村的苗族同胞杨兴芝一家,是竹产业赋能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生动写照。2019年,政府免费发竹苗,合作社包技术指导,杨兴芝家腾出30亩坡地种植雷竹。如今,一家人依靠30亩雷竹,每年的收入有15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杨兴芝家的幸福变迁并非孤例。目前,大坪村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年产值可达500万元,带动周边8个村组188户群众参与,户均年增收1万元。
为破解竹笋采收难、运输难、储存难,盐津县累计建成产业路及管护道307公里,配备冷链运输车,并规划建设了冷库。笋农黄刚对此深有感触:“以前交通不便,笋子难保存;如今路修好了,运输成本降了,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
在中和镇竹产业园区,云南百年传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派繁忙。脱贫户张明英在园区实现“家门口就业”:“待遇不错,离家近,心头高兴。”目前,该园区已吸纳400余名群众稳定务工,人均月工资超4000元。
此外,盐津县每年投入7000万元衔接资金育龙头、创品牌,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持续为产业发展注入动能。目前,盐津县荣获“中国方竹之乡”称号,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全县竹产业覆盖群众3.7万余户,带动户均增收超2万元。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黄成元 黄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