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头图 >> 正文
鲁甸埂底村:28亩蜜脆李试挂果 产业转型结出“希望果” 微鲁甸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14:48:58  来源: 微鲁甸

  原标题:“产、城、人”丨鲁甸埂底村:28亩蜜脆李试挂果 产业转型结出“希望果”

  “咔嚓!”一声脆响,村支书王成霖还没反应过来,一颗圆润饱满、泛着绛紫色光泽的李子已被村民李正伟塞进嘴里。清甜的汁水在舌尖迸发,他眼睛一亮:“甜!核小皮薄,肉厚脆爽,你是不是早偷吃了?”话音未落,周围几十道目光齐刷刷聚焦过来。看着王支书眉间舒展、嘴角扬起笑纹,人群瞬间沸腾:“真这么甜?快摘几个我尝尝!”几个村民蹿上地埂,惊得地里觅食的鸟雀扑棱棱飞起,晚霞裹着笑声漫过整片李子林——这是鲁甸县梭山镇埂底村蜜脆李示范基地里,最鲜活的“丰收预告”。

图片

  花椒遇冷,200年传统产业遇瓶颈

  时间回到两年前,埂底村的田间地头还弥漫着另一重焦虑。“咱们村种花椒多年了,现在一斤才卖10多块,收入越来越低。”下社中,总能看到老人蹲在撂荒的花椒地边叹气。全村3200余亩花椒地,大部分由佝偻的老人打理,年轻人外出打工,曾经“摇钱树”的光环逐渐褪去。“必须换条路子,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找个适合村里的新产业!”前年院坝会上,王成霖的话像一颗火星,点燃了村民的期待。

图片

  院坝会定调,蜜脆李成“破局密钥”

  说干就干!王成霖立即组织村民召开院坝会,时任驻村第一书记李文成结合当地实际分析:“蜜脆李甜度高、口感好,耐储运,市场价稳定,咱们的气候、土壤也适合。”有人提问:“还能套种其他作物吗?”“当然!套种玉米、魔芋既能松土,又能增加收入。”李文成的话让大家眼睛发亮。“不试怎么知道不行?”最终,全场举手同意:种!

图片

  取经“川滇”,科学种植夯基础

  决策已定,如何把“想法”变成“做法”?县中医院驻村工作队、镇挂钩组和村“两委”组成“取经团”,带着党员、群众代表奔赴四川雷波县、昭通绥江县,学习选种、种植、管理、销售全链条经验。

图片

  坡地变“银行”,28亩示范基地落成

  2023年春,姜家坪子村民小组的斜坡上,一场“产业大会战”打响。党员红马甲、志愿者粉袖章、农户蓝布衫,300多人挥锄砍树、翻土除杂,热火朝天地种下5000余株蜜脆李苗。沉寂的山坡,从此有了“绿银行”的雏形。“种植只是第一步,科学管理才能让绿果果变金果果。”王成霖蹲在田埂上,指着修枝、拉枝的痕迹说:“你看,每根枝条都保留30厘米间距,这样养分集中,果子才大。”

图片

  青果压枝,乡村振兴“前奏”响

  今年,28亩蜜脆李首次试挂果。穿行基地,但见枝条被青果压成“青弓”,挨挨挤挤的果实泛着釉光,空气中浮动着清甜的果香。村民们围在树下,看着自己参与管理的“宝贝”,眼里满是期待:“没打药、没除草剂,全是有机肥,吃的是健康!”

图片

  “试种成功只是前奏,明年种植户就能有收入,我们要带动更多农户加入,逐步扩大面积,把蜜脆李打造成埂底村的特色名片。”王成霖抚过青果,望着宣传牌上产业转型结硕果的标语,脑海中已勾勒出更远的蓝图:建冷库、拓销路、搞采摘游……

图片

  山风掠过,沙沙作响的枝叶间,28亩蜜脆李正酝酿着乡村振兴的甜蜜希望。从“花椒依赖”到“多元产业”,埂底村的转型之路,正结出越来越饱满的“希望果”。

责任编辑:官媛敏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