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云南省滇东北中心医院肿瘤中心病区病房,院长黄云超在查房时,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解释为何不能吃被污染的剩饭和剩菜,将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医疗质量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就医安全,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黄云超叮嘱查房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标准管理好患者和病房,被单和床单要保持干净。
通过秉持敬业精神、严格质量管理、优化医疗服务系列举措,2025年上半年,开业运营仅3年的滇东北中心医院门急诊人数达14.51万人次、住院人数达1.81万人次。近年来,昭通市不断筑牢医疗质量防线、用实实在在的举措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用温情服务化解就医焦虑,让群众家门口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硬核提质:看病从“忐忑不安”到“踏实放心”
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普外科病房里,72岁的王大爷正坐在床边慢慢活动腿脚,他刚做完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一周。“手术前我整夜睡不着,就怕出意外。”王大爷的儿子小王接过话头,“没想到夏仁品博士把术前检查、手术方案、术后护理讲得明明白白,还组织了好几个科室的专家一起讨论。现在老父亲恢复得这么好,我们全家都踏实了。”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医疗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的“生命线”,通过构建医院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强化医务人员诊疗规范管控,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全方位提升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2025年以来,全市新增了肿瘤、疼痛、康复等5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总数达37个。”昭通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科科长裴道勇说,“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级质控中心+医院质控组+科室质控员’三级管理体系,将手术安全、用药规范等100余项核心指标纳入预警管理,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与去年同期相比,医疗服务技术难度指标从1.08增长至1.13,三四级手术占比从34.75%增长至36.7%。”
在镇雄县人民医院,一台普通阑尾炎手术也要经过“术前评估—器械核查—术后随访”全流程管控,手术记录必须附带术中照片存档,“哪怕是缝合时的针距,都要符合标准。”脊柱关节外科医生涂国能展示着厚厚的质控手册。
院感防控更是“零容忍”。在鲁甸县妇幼保健院,护士们每次接触患儿前,都要经过“七步洗手法+酒精消毒”双重检测,连保温箱的螺丝缝都要用专用毛刷清理。“我家宝宝早产,在保温箱住了15天,每天护士都给我看消毒记录,连奶瓶的消毒时间都精确到分钟。”产妇李婷说,孩子出院时,护士还把所有接触过宝宝的医护人员健康证明复印给她,“这份细致,让我们全家都放了心。”
如今,随着医疗质量的“硬核”提升,全市重大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连续三年下降,医疗质量投诉同比减少,越来越多患者从“进手术室腿发软”变成“躺在手术台心不慌”,群众就医安全感倍增。
科学降本:就医支出从“花得多”到“省得多”
“医生,我在乡卫生院做的CT,这儿能用吗?”前不久,彝良县牛街镇的刘元秀揣着片子到昭通市中医医院复诊,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年,每次复查都要做CT,以前在乡镇做完,到市里还得重做,光检查费就得多花300元。
“您这片子拍得清楚,能用。”呼吸科医生指着电脑上的影像说,“现在全市200余项检查结果都互认,乡镇做的检查,市级医院直接用,不用花冤枉钱。”
为避免重复检查,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昭通将全市39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200余项检查检验结果纳入全市互认范围。2025年上半年,共优化检查检验项目组1325套,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1万余人次,为群众直接节省费用230余万元。
检查结果互认只是医疗机构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其中一环。昭通还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目前已惠及60余万人次,为群众节省费用400余万元;全市开设惠民大药房4家,通过药品“零差率”销售,直接为群众节约药费1000多万元。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全市累计为基层出具诊断报告30万余份,节约就诊开支超1000万元。
“我们所有的诊疗流程和医院管理都严格按照云南阜外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一年多来,我们通过降低低值耗材成本,节约运营资金,实现精准检查、精准用药、精准治疗,让患者的每一分看病钱都花得明明白白。”滇东北中心医院心血管病中心执行主任宋万永介绍,2024年1月以来,心血管病中心共做了52954台手术,其中四级手术9411台,直接或间接为群众节省就医开支上千万元。
去年,47岁的赵某仅花费了1万多元就成功在滇东北中心医院施行了直肠癌根治术,痊愈后,赵某表示,“比起去外地就医,至少帮我节省了3万多元。”
随着滇东北中心医院肿瘤、心血管、神经、呼吸、创伤“五大专科”全面开办运营,目前已有3000余名长期在外就诊的重大疾病患者返回昭通治疗,极大地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从手术室里的精准操作减少并发症,到检查单上的“能互认不重做”;从药价单上的“集中采购降费用”,到住院清单上的“明细一目了然”。昭通市用“科学降本”让群众就医负担实实在在减轻。越来越多患者说:“现在看病,不仅看得好、看得舒心,钱也花得明白、花得值。”
用心服务:从曾经“看病难”到如今“心里暖”
日前,65岁的糖尿病患者韩云平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不但享受了慢性病患者免收挂号费政策,还方便快捷地完成了检查、诊断、抓药等各项环节。她说:“现在看病相比以前好得太多了,既缩短了我们等待的时间,又让病人少走重复路,加上环境舒适,看病也很舒心。”
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孟世英介绍,为了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医院把检查流程集中,实现网上挂号、科室开单、就近检查、诊断治疗、快捷取药“一步完成”,避免患者跨科室跑动。
去年以来,昭通市创新开展“健康大调研、资源大整合、就医大体验、服务大提升”四大行动,市内2378家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查堵点、破难题、建机制、快落实”,在改善标识标牌、服务设施、预约挂号、候诊服务、服务态度及提升导医综合素质、诊疗水平、检查检验效率等方面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实现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整体大幅提升,切实缓解了群众看病就医的“痛点”和“难点”。
“就诊流程繁琐、排队时间长”一直以来是群众反映突出的就医难题。如今,这些问题已随着昭通全面优化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就医体验等措施的推行下“一去不复返”。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唐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