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从一根竹到一条链 永善县金融赋能绘就“绿富美”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0日 15:21:19  来源: 昭通新闻网

  原标题:从一根竹到一条链 永善县金融赋能绘就“绿富美”新图景

  盛夏时节,位于乌蒙山脉西北面的金沙江岸,山林茂密、气候温润,永善县的94.09万亩竹林翻涌着绿色波浪。这片承载着群众增收希望的“绿色银行”,正通过“金融+政策+科技”的多维赋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特色发展之路。

团结乡竹产业基地

  破传统困局,金融活水激活产业“神经末梢”

  永善竹资源禀赋优越,拥有10属55种竹类植物,但笋企资金周转压力大、笋农回款周期长,一度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中国农业银行永善县支行金融特派员团队深入调研后,以“无还本续贷”政策为突破口,向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精准投放3000万元信贷资金,不仅保障了鲜笋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8.5元,更让合作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在永善县细沙、团结、青胜等地支持农户发展方竹产业,发放“金竹贷”1026笔,累计5559万元。

  “我们的助农信贷不是简单为了解决一些企业、一些产业的燃眉之急,而是要打破传统金融服务壁垒。”金融特派员邓铖介绍,通过“一企一档一策”的定制化服务,金融机构正与竹企共同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融共生体系,让金融活水真正滴灌到产业的“神经末梢”。

农行金融特派团走访了解企业资金流转情况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从“卖原料”到“做品牌”的跨越

  产业要升级,政策是“定盘星”。永善县先后出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竹产业收购加工奖补办法》等文件,累计投入2.3亿元用于基地建设、加工设施、采笋轨道等基础设施。在细沙、团结、青胜等乡镇建设6400亩“美丽竹园”,112公里采笋道路串起山间竹林,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科技赋能则让产业“如虎添翼”。作为全省首家竹笋加工省级龙头企业,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组团式”帮扶科技特派团攻关“高山笋用小径竹高效培育和绿色加工关键技术”,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推动鲜笋加工从“手工作坊”向“智能车间”转型。数据显示,企业2022年销售额仅8000万元,2024年已突破1.8亿元,成为昭通首个竹笋加工“亿元级企业”。同时,“傲野筇竹笋”“云乡方竹”两大区域品牌持续发力,其中“傲野筇竹笋”斩获2023年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带动全县竹产业亩产量从200斤跃升至500斤,综合产值突破4.6亿元,成为永善群众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

国际竹藤中心到永善指导竹产业发展

  全链条融合发展,从“一根竹”到“一条链”的跃升

  如今的永善竹产业,已形成“党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多元联动模式。全县累计培育涉竹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集体经济组织6个,覆盖采种、育苗、加工、销售全环节。同时,“金融+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正悄然破题,金融机构计划3年内为竹笋产业链提供3亿余元信贷支持,重点投向竹产品深加工、竹文化体验等领域;竹产业专家工作站即将落地,将推动“技术—品种—产品—品牌”全链服务升级。

团结乡群众采摘竹笋

  “到2025年,全县竹产业综合产值将突破6亿元,受益群众达3.5万人。”永善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这片“绿色经济林”不仅是群众的“钱袋子”,更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

  从破解资金困局到科技赋能升级,从单一卖原材料到全链创品牌,永善竹产业的“绿富密码”,正是“生态优先、产业为基、民生为本”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片涌动的竹林,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通讯员 唐燕 陈立)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