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镇雄县将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好合伙人”,通过创新政策扶持和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镇雄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222.93亿元,占GDP比重62.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4.6%;今年一季度,镇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90亿元,占GDP比重6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6.5%。
镇雄县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民生改善的“压舱石”,创新推出“633”创业贷款政策和“3+3”园区扶持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在政策红利驱动下,全县已成功引进136家民营企业落地发展。全县民营企业不仅带动了产业升级,更为当地创造了20万个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镇雄县着力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千亿级磷产业,同步发展煤电能源、绿色食品、纺织五金、商贸物流、文旅康养五个百亿级产业,吸引大量民营企业投资兴业,带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金融等关联行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已有38家企业入驻镇雄县产业园区,培育“家门口”的务工车间43个、创业工坊1327个,促进5.92万名群众返乡创业就业。
围绕打造“中国西南五金之城”目标,镇雄县规划建设“3+2”五金产业组团。其中,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1亿元,已签约企业23家,正式入驻16家。云南罗旺斯门业有限公司入驻后,租用1.7万平方米厂房,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员工平均工资达7000元。“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该公司员工周礼品表示,他和妻子月收入都达到7000元左右,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
镇雄县大火地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规划面积1287亩,目前已招商入驻镇雄产投农产品有限公司、镇雄县乐邦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8户,2024年实现产值2.5亿元。正在洽谈拟入驻企业还有3户,今年预计可望实现年产值8亿元,新吸纳就业3000人以上。
在绿色食品领域,云南镇雄恒青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镇雄县赤水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的企业,已吸纳46名当地群众就业,并全员购买“五险一金”。2023年7月进入公司的常开军每月收入约4000元,其妻子宋群在原料库车间从事配料工作,月收入3700元。员工常开军告诉记者:“公司待遇好,还组织文化活动,让我们很有归属感。”
文旅产业是拉动消费、吸纳就业、助农增收的重要产业。在镇雄大古里欢乐城4A级景区,集旅游、文化、商业于一体多元业态,为群众就近就业提供岗位1000余个。景区打造的标志性的百米摩天轮和高锶温泉已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杨杰 陈忠华 姜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