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竹海生金——盐津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09日 10:54:00  来源: 昭通日报

原标题:竹海生金——盐津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滇东北的群山之间,盐津县的百万亩竹林构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的山区县,如今正依托竹产业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盐津人与竹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70岁的竹农王德顺至今记得用竹编手艺维持生计的岁月:“以前常常熬夜编竹席,第二天背到集市上换粮食。”如今,这些传统技艺正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在兴隆乡大坪村的500亩雷竹基地里,清晨的阳光穿透竹叶,在村民杨兴芝的斗笠上洒下细碎光斑。她弯腰采笋的动作娴熟,竹筐很快就被鲜笋填满。“每天能采200多斤,这一季的收入顶得上过去半年。”杨兴芝满脸幸福,采笋的双手充满了力量。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收获满满。大家用三轮车和摩托车把采收好的竹笋运到山下出售。平时寂静的山脚又热闹起来,卸载、搬运、过秤、结账、数钱,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民手里拿着钞票,脸上绽放着笑容,山谷里回荡着欢声笑语。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这个苗族村寨的188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超万元。

科技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走进中和镇产业园区,云南百年传奇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将鲜笋制成即食产品,鲜笋的清香在现代化车间里弥漫。这个于2022年9月建成投产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可深加工鲜竹笋等农特产品5000吨,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产品远销成都、北京、广州、上海等地。

普洱镇正沟村的盘山公路如玉带缠绕,满载竹材的货车畅通无阻;黄坪村村民林福秀夫妇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竹韵客栈”,灶台上,竹筒饭的香气袅袅升腾;非遗传承人周玉芳的工作室里,竹编灯饰、竹雕摆件琳琅满目,这些商品将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2025年“五一”期间,各地游客涌入盐津,在竹海瑜伽、竹林摄影等新业态中体验消费,让当地群众端起了“生态碗”。

盐津县的竹林面积从2019年的48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02万亩,竹产业年产值达10亿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山风依旧轻拂千年竹乡,盐津的发展叙事却已悄然换章。如今,根根青竹化作“兴农支柱”,片片新叶舒展创新画卷,传统竹乡与现代产业的共振,正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通讯员 黄成元 李昭霞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