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昭通水富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水富段的鱼类资源开展监测调查工作。监测期间,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类高频次出现,标志着水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
监测结果显示:调查队连续两天共监测到5条国家一级保护物种长江鲟,其中最大的体长达126.7厘米;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胭脂鱼、岩原鲤也高频次多数量出现,标志着水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新记录到短须裂腹鱼、齐口裂腹鱼、中华金沙鳅等物种,进一步丰富了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图谱。
自2023年开展鱼类资源监测工作以来,金沙江(水富段)水域累计监测渔获物达70余种,许多曾经难觅踪迹的珍稀鱼类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标志着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得到进一步恢复。随着“十年禁渔”政策的全面推行,水富市始终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修复、鱼类资源保护、严格执法监管,推动长江上游(云南水富段)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鱼类种群结构不断优化,珍稀鱼类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
据介绍,为科学评估禁渔效果、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水富市农业农村局统筹整合资源,规范监测流程,全程加强监管,确保监测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下步,水富市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狄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