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爆裂20分钟抢修完成、化粪池堵塞当天疏通、季节性缺水难题彻底根治……在昭通水富市云富街道,这些民生问题的解决速度不断刷新。面对基层治理“发现难、处置慢、易反复”三大痛点,云富街道创新建立“排查预警—快速处置—长效维护”“432”全周期闭环机制,将民生问题化解在萌芽、处置在早期、巩固在常态,实现了“救火队”到“预防站”的华丽转身,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点赞。
“四早”预警: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
“书记,请求支援!”4月7日上午9时许,云富街道安江社区网格员安太桥巡查至安置房19栋附近,一股刺鼻异味扑面而来。凭借着经常巡逻、对辖区各项事宜的熟悉与敏锐,他迅速找到原因,发现17栋至21栋的化粪池堵塞,导致约200立方米污水外溢,严重影响这3栋居民楼共152户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周边环境卫生。
接收到网格员的请求,几分钟后,社区“两委”人员立即到现场核查。经确认,问题原因为管网老化、杂物堆积及污水流通不畅。安江社区党委书记杨克强当即协调专业清掏队伍对管网进行疏通清理,并带领党员、群众及社区工作人员清运残留粪污、全面冲洗消除异味,高效迅速的处置赢得居民连连点赞。
2092个微网格每天通过“看、听、问、记、报”五步法开展巡查。针对建筑、消防、食品、校园安全等专业领域,由“行管部门+村(社区)”联动排查,根据地点、问题类型、处置时长、涉及群众、损坏分级建立“一患一档”。“小区微信群+民情茶馆+院坝会+入户走访”动态更新民生需求清单。
通过常态化巡查、网格预警、数据建档、需求收集的“四早”措施,云富街道建立了系统化、常态化的前端排查机制,累计提前化解安全隐患236处,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35%,确保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实现“未诉先办”“防患未然”。
“三快”处置:变层层转变为直击痛点
“水管爆了!”4月8日11时许,团结路社区值班室电话骤响。了解情况后,社区“两委”狄庭峰带上维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定争取在午饭前确保群众用水!”20分钟后,破裂管道修复完毕。
4月15日早上8时10分,兴化路社区志愿者上班巡逻检查时,发现老年食堂的座椅腿松动,二话不说拎着工具箱就来“救急”。
通过组建13支(村)社区应急小分队,实行“10分钟响应承诺”;整合水务、电力、燃气等104家挂联单位、67名人大代表、23支社会组织力量资源,高效联动;分类制定处置时限,简单问题“当日结”、一般问题“3日结”,复杂问题“限期结”等方式,云富街道建立“快速响应—高效联动—限期办结”处置机制,确保民生问题接得住、办得快、解决好。现在,这里民生问题平均处置时间从5天压缩至1.8天,632件急难愁盼问题办结率100%。
末端维护“双防体系”,变短期整改为长期受益
“报告,截至上午12点,到邵女坪游客已达1.5万人次,碳溪沟大桥至景区入口车辆密集,行驶缓慢。”5月2日,无人机正将景区人流数据实时传回指挥中心。
此时的景区内部,一道道红色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党员志愿者们正在景区维持交通秩序、解答游客咨询、寻找丢失物品、开展安全巡逻。“既用‘电子眼’,也靠‘铁脚板’,再多游客来我心里也不慌了!”邵女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彭道权说。
“党委政府已经做了很多了,新修了取水槽、换了管道,但是我们自己也要爱护。”新寿村田坝二组老万看着水管里的汨汨清泉说道。针对季节性缺水问题,新寿村驻村工作队统筹协调经费修建了取水槽、替换管道900米,除了技防,更重要的是发动了片区群众参与管护,有力地保障了田坝二组110余户370余名群众和70余亩农田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今年以来,云富街道已改造的48处民生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同类问题复发率下降42%,群众自主报修维护的参与率提升至75%,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治理一个、巩固一个、管住一批”。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文慧 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