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 李顺林:带领群众勇闯甜蜜致富路
在永善县黄华镇金寨村,有这样一名农村党员,他不仅通过种植白桔实现了个人致富,还带动60余户农户共同走上甜蜜的致富之路。他就是永善县乡村CEO、永善县桔园种植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李顺林。
顺势而为抓机遇
抱团发展勇前行
今年48岁的李顺林是土生土长的金寨村人。早年外出闯荡的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每次返乡,看到家乡虽然土地资源丰富却得不到有效利用,乡亲们仍在贫困线上挣扎,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2000年6月,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回乡伊始,李顺林在调研中发现:金寨村气候温润、土壤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传统白桔种植存在规模小、质量不佳等问题,再加上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和缺乏市场,导致经济效益不高。如何更好地发展白桔产业,推动白桔种植向专业化、集体化方向发展,带动周边果农共同致富,成为李顺林一直牵挂的事情。
2016年,金寨村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永善县启动溪洛渡水电站移民后续产业扶持项目和金沙江沿江百里产业长廊建设。县委、县政府投资1970万元,从水竹乡蒿枝坝水库引水灌溉,实施土地整治,将荒山开垦成梯田,还配套建设机耕道、采摘便道、蓄水池、配肥池、喷滴灌设施,通过统一规划、集中开发,打造了金寨村白桔产业园。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李顺林和兄弟李顺杰商量后,在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下,萌生了成立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抱团发展的想法。
说干就干,李顺林立即开始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加入合作社。起初,村民们都心存疑虑:把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这能行吗?面对质疑,李顺林没有气馁,他反复上门向乡亲们讲解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发展优势和未来前景,还组织村民到周边运营成功的合作社实地参观。渐渐地,一些种植大户被他说服,先后有39户农户加入永善县东坡焰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农民分包到户的“六统一分”运营机制。通过“土地流转金+销售分红+务工收入”三重收益机制带动农户增收,收益按产品销售额占比进行分配。这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效益,保障了白桔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金寨村白桔产业从传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型升级。
联农带农促产业 带领群众闯新路
合作社成立后,白桔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显著提升。如何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摆在李顺林面前的又一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顺林开始谋划成立联合社。这绝非易事,统筹协调多家合作社,意味着要处理利益分配、生产规划、技术共享等诸多难题。但李顺林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逐一走访洽谈,逐个解决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3月,5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整合为联合社,李顺林被推选为理事长。任职期间,李顺林定期组织各合作社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产业发展方向,制定统一种植计划;依据各合作社的土地条件和人员特长,合理分配种植任务,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在技术共享方面,他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合作社技术骨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资金筹措上,他多方奔走,向当地政府、银行和企业争取扶持项目和贷款,将资金精准投入关键环节,保障联合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作为理事长,李顺林深知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率先示范,种植200亩白桔,并定期组织技术骨干、种植大户深入田间,开展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技术培训。通过系统指导,果农们逐步掌握了标准化种植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白桔品质和产量同步提高,亩产达2000斤,户均增收1.75万元。
线上线下同销售 甜蜜产品助农富
面对销售难题,李顺林敏锐把握电商发展机遇,借助黄华镇举办“白桔丰收节”活动,邀请专业主播到基地直播带货,从果园环境到果实口感,全方位展示白桔的优良品质。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与客户保持紧密沟通,有效破解销售难题。如今,金寨村的白桔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畅销县内外,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带动人均增收600元。
2024年被选为乡村CEO后,李顺林先后到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地考察学习,将先进经验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他率先引入无人机用于病虫害防治,大幅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率,获得农户的广泛认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随着管理水平持续优化、技术保障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周边群众发展特色水果产业的热情日益高涨。目前,金寨村已规范化种植以白桔为主的特色水果760余亩。(通讯员 唐燕 丁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