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走进昭通市彝良县钟鸣镇钟鸣社区零代天麻育种基地,电锯声与工人们的吆喝声交织回荡,切割原木、分装麻种的忙碌身影在山地间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随着“菌材加工+良种繁育+技术输出”全链条模式的落地,这片土地正以天麻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致富梦想。
“钟鸣镇的天气、雨水和地形都适合天麻生长,这几年的产业效益很不错。”麻农王荣叙介绍,4年前他尝试零代天麻育种,从最初的几百袋规模起步,通过不断摸索,如今种植面积已扩至近4万袋,去年种了一万多袋,毛收入超60万元。
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增收。目前,基地日均用工30余人,人均日薪130-150元。村民朱绍均便是受益者之一:“离家近,妇女老人也能来干活,我每个月稳稳有五六千元收入。”像他这样长期务工的村民不在少数,而采收时节的临时用工更多。
零代天麻育种是天麻产业链的源头环节。王荣叙的零代天麻育种基地不仅培育优质天麻种,还向周边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并延伸至菌材加工、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去年带动12户农户参与育种,户均年增收超万元。”王荣叙介绍,他从选种、种植到采收全程指导,目前,部分家庭已能独立完成种植。
如今,钟鸣镇零代天麻产业已形成“育种—种植—加工”全产业链。天麻种成熟后,通过电商和线下渠道销往全国,而“昭通天麻”地理标志品牌的溢价效应,更让深山好货身价倍增。“零代种麻品质优良,培育周期虽长,但市场价能翻倍。”王荣叙介绍,每袋菌材成本约15元,产出零代麻种可卖40元以上,扣除人工和耗材,每袋净利润15元以上,如果种植效果和市场好,利润还能更高。
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王荣叙牵头成立合作社,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当地村民杨道碧感慨:“现在跟着合作社学技术,家里两亩地改种天麻,年收入翻了四五倍。”从“靠天吃饭”到“技术生金”,天麻产业正重塑着当地村民的生活。
据介绍,彝良县零代天麻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从深山育种到品牌突围,乌蒙山区的“小天麻”正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夏蕾 石啟勇 王申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