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昭通大村: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18:08:00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昭通市昭阳区旧圃镇大村村以文化建设为引擎,通过完善文化设施、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创新文化活动等,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文化强村”的特色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精神动力。

  文艺队正在表演自编自导的歌舞

  村中男女老少正在读写村里人和事的文学作品

  设施人才双驱动 文化沃土育新风

  大村村坚持“硬件”“软件”双管齐下,打造村民身边的“文化圈”。目前,全村已建成文化活动场所6个、农家书屋3个,藏书超1000册,涵盖农业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成为村民学习“充电”、休闲健身的重要平台。该村还拟建3个新文化场所,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让文化惠民触手可及。

  大村村召开院坝会共商基层文化建设

  此外,大村村还在培养乡土文化能人上下足功夫。目前,大村村共有乡土文化能人300余人,每个自然村都活跃着至少一支文艺队。这些乡土文化能人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文化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昭阳区大村文艺队正在阅读作家进村采风文学作品

  活动纷呈激活力 文明新风润乡野

  近年来,大村村以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建立爱心助学基金,组织开展2次爱心助学书画义卖活动,共筹得善款242000余元,建立“大村村爱心助学教育基金”,对考取大学的大村籍学生和大村小学优秀师生给予表彰奖励。2022年以来,连续3年对考取大学的大村籍学生及大村小学优秀师生共200余人进行表彰奖励,共发放奖金10万余元。创作村歌、校歌,由大村籍作家夏文成作词的村歌、校歌,在各方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被制作成音频传唱,深受大村村民和学校师生喜爱。组织文学采风活动,邀请40余名昭通作家、作者开展文学采风活动,创作文学作品60余篇(首),并印制了文学采风作品集《苹果香里的大村村》。开展“和美大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大村的人文、风景摄影作品,提升大村知名度,为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奠定基础。成立“大村农民读书会”,在昭通市文联指导下,及时成立大村农民读书会。今后,读书会将为大村农民群众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挂牌成立文艺创作基地,昭阳区作家协会、昭阳区摄影家协会、锦逸书画艺术院等多家单位在大村成立创作实践基地,为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探索文艺培育、创作、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农民文艺队方兴未艾,目前,大村有“大村舞狮队”“大村红苹果文艺队”等6支文艺队。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艺队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活动,每年演出1000余场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次。

  农民读书会成立

  建立文艺采风创作基地,为作家艺术家和文化骨干颁发荣誉村民证书

  四轮驱动聚合力 文化振兴谱新篇

  大村村文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得益于“四轮驱动”:党建引领强保障,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积,极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文化建设提供组织支撑。乡贤反哺添动能,大村走出去的文化人和企业老板们心系家乡,反哺家乡。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出钱出力,为大村的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部门联动增实效,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大力支持大村文化建设,相关领导多次到大村指导开展相关工作。社会参与聚合力,书画家捐作品、企业捐物资……形成“全民共建文化大村”的良好氛围。

  昭阳区组织作家艺术家到大村开展文艺采风创作活动传经验

  下一步,大村村“两委”将树立建设“大村文化、文化大村”和“宣传大村、发展大村”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同时加强乡土文化能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软实力”和“硬支撑”。

  云南网记者 杨吉娟 通讯员 夏文成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