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通市持续推进“人才支撑”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引育并重、以用为本、软硬结合,扎实推进滇东北区域人才集聚地建设,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从2012年21.53万人增长到40.79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11.19%,地区人才密度为8.24%。其中:党政人才21109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0174人、高技能人才12913人、农村实用人才18.62万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14806人。
昭通市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人才工作,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市委人才办工作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盘点总结、查缺补漏,及时解决困难问题。率先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述职评议机制,将人才工作、科技创新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印发“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等若干措施,初步构建起新时期人才工作“一意见、一规划、一办法、一措施”政策体系,并聚焦重点工作配套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为进一步增强人才聚集效应,昭通市坚持引育并重,制定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等市级人才项目,加大市外优秀人才引进、本土优秀人才培养支持力度,2018年以来认定“凤凰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52人、“鲲鹏计划”本土优秀人才82人。依托“技能昭通”行动等平台和载体,每年集中培养培训一批本土优秀人才,全市技能人才新增4万余人、总量达58.8万人。2024年以来,全市引进人才12011人,其中硕士827人、博士104人;刚性11514人、柔性497人。
聚焦“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昭通市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开展机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邹学校,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芳等6名国内知名专家人才到昭通调研指导,推动吴奇院士马铃薯“土豆米”加工技术在昭通转化。争取到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支持硅、铝、磷高质材料开发,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支持卫生队伍建设。近年来,全市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1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5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83个,省级创新平台38个。
此外,昭通市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在设立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的同时,认真落实分层分类联系专家制度,调整补充市委联系专家87名,分级开展人才国情(县情)研修。建立市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13个,省级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2个,人才公寓1222套,为550名各类人才发放“兴昭惠才卡”,系统提供17个方面服务事项。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开辟“人才兴昭”专栏刊发人才典型事迹22期,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昭通市委组织部 供稿
云报集团全媒体采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