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昭通绥江:一根竹笋“三头甜”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10:12:18  来源: 云南网

  “村集体公司5%、合作社45%、农户50%,一根翠竹绿荒山,一根竹笋‘三头甜’。”眼下正是秋笋采收旺季,在昭通市绥江县海拔1200米以上的深山里,薄雾笼罩,翠竹成海。几场秋雨过后,一根根方竹笋破土而出、拔节生长。

  “咔嚓咔嚓……”一大早,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工人抢抓时节采摘竹笋,人们在竹林中来回穿梭,伴随着一声声脆响,一根根竹笋被熟练地掰下装进口袋里。
80后小伙吴辉琴是采笋队伍中的一员,2018年以30亩林地入股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罗坪村一个叫“茶叶坳”的山坡上种下了一大片方竹。如今,吴辉琴既是合作社社员,又是采笋工人,双重身份让他有了双重收入。

  “现在初产期,竹笋产量还不高,我家每年分红大约有7000元,帮合作社采笋的务工工资大约有5000元,两项加起来还是有一万多块钱。”吴辉琴一边麻利地采笋,一边告诉记者,以前,这些荒山全是杂木,如今,成了“绿色银行”。

  在绥江县益农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像吴辉琴一样的社员有120多户。在奖补政策的支持下,大家合力种下了12000亩方竹,由合作社统一管护、统一采笋、统一销售。今年约3000亩方竹进入了初产期,尽管只是抚育性采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依然让三方尝到了“甜头”。

  “我们今年总产值在35万元左右,除去采笋工人的工资11万元,剩下的24万元由合作社分11万元,农户分12万元,剩余的1万元就分给村集体公司。”合作社理事杨红表示,方竹的有效期长达几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逐步达到丰产,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分红的金额还将成倍增加。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支撑,我们村两委的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增强了。同时集体经济的收入我们也可以拿来用于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就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看着漫山遍野的竹林,罗坪村党支部书记杨天杰对未来充满期待。

  近年来,绥江县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深山大兴竹产业,全县竹林面积达60万亩,通过“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合作社,让群众获得“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务工报酬”的三重收入。2023年,全县共采笋2.8万吨、出竹材3万吨,实现竹产业综合产值3亿元,惠及全县32个村1.2万户群众。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罗洪 何秀萍

责任编辑:杨茜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