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昭通市彝良县奎香乡迤乌村高山冷凉蔬菜种植基地,20余名务工群众正忙着移栽白菜幼苗,挖坑、栽苗、培土、浇水,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我从去年2月份就在合作社务工,到现在已经领了近4万元的工资。在这里务工既可以照顾家庭,又能获得不错的收入,我很满意。”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的村民陈昌燕高兴地说。
奎香乡迤乌村地势平坦、温湿适宜、交通便利,坝区内水质良好、水源充足,适宜高山冷凉蔬菜生长。该村立足自身地形、气候、交通等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产业,采取“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迤乌村蔬菜基地一年可以种三茬蔬菜。第一茬2月份种白菜,5月份开始采收;第二茬5月份种白菜,8月底开始采收;第三茬9月份种青菜,12月份开始采收。一边收一边种,地不会闲置,人不会空闲,村民天天都有活干。
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饶德菊介绍:“2022年,迤乌村蔬菜基地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为村民带来土地租金和劳务薪酬近150万元,有效带动35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至5000元。”
为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奎香乡立足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在迤乌村规划建设水利灌溉高标准农田300亩,助力蔬菜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蔬菜基地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奎香乡的产业富民实践只是彝良县大力发展高山冷凉蔬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彝良县大力发展“4+N”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紧盯市场需求,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精品蔬菜种植。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左右,产量14.33万吨以上,总产值达2.7亿元。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张琳 余正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