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回春渐,新元肇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迎面而来!
2月4日,中国共产党镇雄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回顾2022年工作,安排2023年任务,深入实施“六大行动”,全力推动镇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记者从会上获悉,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面对大事交织、疫情叠加的严峻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昭通市镇雄县书写的2022答卷上,充满了干部敢为、全县敢闯、企业敢拼、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聚焦“六稳”“六保”,采取超常规措施,有力扭转了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全县发展大局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突破。
2022年生产总值完成251.71亿元、同比增长0.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亿元、同比增长3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4.19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57亿元、同口径增长12.1%,城乡“两入”预计分别达32450元、13700元,同比增长3%、7.5%,粮食产量达47.8万吨。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全县“三类对象”1.57万户6.96万人,风险消除率由36.42%提高到73.19%;牢固树立一切为增收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脱贫人口和“三类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6.31%、达14399元。
抓就业、促增收。坚持“外输”和“内引”并举,以“组织化输出百日春风行动”和“乡村振兴人才回引”为抓手,切实强化就业政策落实,精准回引1.3万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率分别达88.3%、89.3%、93.07%,劳动力就业在疫情背景下逆势上扬。
镇雄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际成果,在攻坚克难中破题破局,在产业布局中厚植发展动能。
立足打基础、利长远,聚焦“两区一副中心”发展定位,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全年谋划储备项目825个、总投资3281亿元。全力争取“三区三线”划定倍率,新增城镇开发用地7600亩。实行重大项目处级领导挂联、专班推进,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推动,切实破解重大项目要素保障瓶颈。优化经济结构,把增加产业投资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的重要抓手。2022年,产业投资达67.6亿元、同比提高2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第三季度荣登昭通市“红榜”。
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持之以恒地推进“1+1+N”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全县竹产业基地突破100万亩,年出栏生猪125万头,辣椒、魔芋种植基地分别达8万亩、2.5万亩,引进2户国家级龙头企业落户,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户,新增“三品一标”10个。
着眼构建多点支撑产业体系,规划编制了“一园四片区”工业园区布局,立足矿产资源,全力推进千亿级磷产业;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推进百亿级白酒产业;立足人力资源优势,谋划推进“四个一平方公里”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启动呢噜坪、以勒易迁后扶产业园建设。同时,从影响制约三产发展的“供应链”着手,谋划全县冷链物流体系,大力推动三产提质增效。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已建成高速公路152.5公里、在建66.54公里,通车改建完成公路55公里,启动黑树、母享、以勒、木卓4个乡镇三级公路改建48.5公里;完成道路安防工程214公里;骨干水网体系进一步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前期有序开展,饮水安全保障能力逐步提升;2座110KV和2座35KV变电站启动建设,建成5G基站527个,能源网、信息网建设取得新成效。
大力发展文旅事业,成功创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镇雄段、乌蒙回旋战纪念馆、红色体验生态景观步道等建设项目。
深入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试点建设,开展“当好暖心店小二”等主题活动,新增市场主体1.67万户,为企业减免税收5.6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4.88亿元。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古邦大地,一幅幅自然和谐、载满乡愁记忆的田园山水画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这片红色沃土上铺展开来。
果珠彝族乡高坡村纳支寨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坐落在赤水河、渭河两岸,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德隆村,鸡鸣三省大桥让天堑变通途,干净的自来水流进每家每户,通信线缆连通了山外的世界,垃圾池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魅力,游客接待中心见证了乡村旅游的起步……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1所,新增学位6092个,云师大附属镇雄中学持续引领区域教育发展,高考13人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16.37%。优质教育资源拓展至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申报成为昭通市唯一的县级三级医院,扎实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县乡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围绕“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主题,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入开展“四个专项行动”,实体化运行综治中心,强化网格服务管理,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县信访总量批次下降27.4%、人次下降28.6%。
云南网记者 谢毅 通讯员 申登朝 余冬云 李东旭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