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招商引资 >> 正文
昭通:招商引资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7日 09:28:00  来源: 农民日报

原标题:物流找“婆家” 包装添“嫁衣” ——云南昭通招商引资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云南昭通,地处乌蒙山腹地,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大山深处,曾经“路不通、业不兴、民生艰”,“昭通”之名的由来便寄托着人们去除乌暗、扫清蒙蔽的希冀。

如今,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百亿级产业崛起于乌蒙之地,助推昭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切,得益于昭通市强势发力,做好产业培育文章,引进一批优质企业,重点打造出昭通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和特色种植养殖“六个百亿元”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昭通是一个农业大市,让特色农产品远销他乡,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更离不开物流和品牌的赋能。”昭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以创新理念和超前眼光,着力招商引资、招财引智,为域内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扫清了障碍。

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曾是昭通的市情,也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昭通欠发达的主因。如何让“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昭通市开出的处方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围绕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部署,做大做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雨热同季、干湿分明、气候立体……典型的低纬度高原气候为昭通带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丰富多样、绿色优质的农特产品——昭通苹果种植面积285万亩,年产量350余万吨,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基地;马铃薯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量10万吨,扩繁技术获云南省科技创新“金奖”;作为天麻原产地,昭通天麻年产量2.4万吨,深加工产品涉及饮片、药品、日化等五大类三十余种。

钱武刚是较早“嗅”到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和机遇的商人之一,凭借浙商勇于开拓、勤奋务实的精神,他2017年来到昭通投资建厂,在彝良县创办山益宝有限公司,把苹果、天麻、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超高压技术进行深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把企业做得红红火火。

以高原特色农业为产业发展突破口,昭通汇集起一批像山益宝一样的优质农业企业,全市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超1000亿元,形成了一批百亿元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了一批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和一批1亿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不再做别人的“第二加工厂”

打开泡沫盒,底层放上冰袋、中层放好生鲜产品、上层再放上冰袋、最后用胶带封口,接着装进礼盒进入物流……这一系列动作,志远泡沫制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操作得娴熟而连贯,他们手中的每一个产品都产自昭通本地。

这家本土包装制造企业的创立,源于钱武刚的一个“心结”。“昭通有好的特色农产品,但被别人拿走再包装,除了原产地是昭通的,其他的都不再属于昭通。”钱武刚说,在特色农业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昭通的产品包装、仓储物流等行业却发展滞后,尤其是在产品包装上几乎全靠外购,大大降低了昭通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和影响力。

“这不仅仅是增加物流成本的事,更重要的是树不起、留不住、打不响昭通的产品品牌。”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钱武刚“一路绿灯”地完成了新公司的注册、筹办。他满脸兴奋地介绍,取“志远”之名,就是要为昭通的农产品找准市场、打通销路,“不仅要找到好‘婆家’,还要做靓‘嫁衣裳’。”

如今,钱武刚投资2500万元的志远实业正式投产,公司占地7600平方米,业务涵盖礼品包装盒印刷、环保泡沫箱生产、冷库制冰服务等,填补了昭阳区周边500平方公里的空白,同时解决350名贫困群众就业,也让昭通和“第二加工厂”的处境挥手作别。

让“营商环境像空气一样清新怡人”

53.26亿,这是去年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引资专场推介会“云上”签约的总金额。

为切实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昭通市克服疫情挑战,改进工作模式、创新招商方法,以线上的方式邀请到80余家农业企业参会,重点推介了本市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和5个发展潜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项目。

这只是昭通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一瞥。对于投资兴业的配套保障,钱武刚如数家珍,“市政府专门出台了绿色食品产业招商引资办法,从用地、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如果在投资、上市、科研、出口、用工等方面表现突出,还会获得各种奖补。”

筑好凤凰台,引得凤凰来。在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上的精心投入,最终产生集聚效应,一家做苹果汁的企业和一家做天麻饮片的企业,因所需的产品包装能够在志远实业“就地取材”、节省了成本,选择继续留在昭通发展。

曾经,外地的车用外地的泡沫箱,拉着昭通的农特产品走向市场,没有附加值产生,本地农民增收有限。而现在,类似志远实业的企业落地昭通后,用本地的车拉着自产的泡沫箱,不仅让昭通的优质农产品走了出去,还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写下亮丽的一笔。

“让营商环境像昭通的空气一样清新怡人”,市委、市政府的承诺变为现实,昭通实现“发展第一产业、拉动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在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的同时,也让全国人民记住了“昭通制造”和“昭通品牌”。(记者 焦宏 见习记者 赵炜)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