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不过九月九,去时不过三月三。”黑颈鹤越冬即将结束,已陆续飞回繁殖地若尔盖。3月19日,记者在大海子见到,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休整,黑颈鹤们养足了精气神,在春日暖阳下觅食嬉戏。一周前,它们开始陆续北飞,预计农历四月底前全部完成迁徙。
2014年以来,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大山包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工程项目,开展水土流失治理,恢复扩大湿地面积,提高湿地质量,为黑颈鹤创造更加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通过项目实施,直接修复裸地面积10.2815公顷、冲蚀沟恢复面积30公顷、沼泽化草甸植被恢复300余公顷,同时对群众的耕地采取湿地服务功能补偿,退耕面积10000余亩。通过湿地生态补偿项目、湿地保护与恢复、科研监测、退耕还湿等项目扩大了湿地生态面积,修复裸地和冲沟,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村民对湿地草甸的依赖,保障黑颈鹤越冬的食物来源,缓解了人鹤争地的矛盾。同时,大山包镇还结合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截止2020年12月,共搬出1696户7923人,为黑颈鹤腾出了越冬的空间。
由于保护工作成效喜人,黑颈鹤到大山包越冬的数量创造了历史纪录。2020年11月10日,最早记录到3只黑颈鹤抵达大海子越冬,11月30日大山包保护区监测到1938只黑颈鹤,达到历年黑颈鹤迁徙期的峰值,2021年1月15日黑颈鹤稳定期同步调查大山包监测到1395只。
(昭阳区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