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沈迅)记者从22日举行的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生态文明建设专场会议获悉,近年来,昭通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以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为总抓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弱项,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昭通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3年保持在99%以上,2020年优良率达99.7%,创近20年来最佳水平;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显著,中心城市3条“臭水河”变成“景观河”;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渔洞水库和1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53.95%提高到99.25%,提高45个百分点。
昭通地处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境内人地矛盾突出、环境承载力不足,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受破坏将难以修复。“十三五”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生态保护修复、以金沙江为重点的三大水系保护修复、黑臭水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底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为守住一片蓝天,昭通市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升级,淘汰中心城市、县城燃煤锅炉,减少城市燃煤消耗;常态化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淘汰落后产能和老旧车辆。2016年以来,昭阳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连续3年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特别是2020年优良率达99.7%,明显高于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率87%的水平,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创近20年来最佳水平。
为确保一江清水出昭通,昭通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创新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618名,实现全市393条河流全覆盖。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全面推开赤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九大攻坚行动”。昭通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中心城市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成功消除黑臭,曾经的“黑臭河”变成了“景观河”。“十三五”以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78.84%提高到97.29%,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渔洞水库和18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为坚决打赢净土保卫战,昭通市坚持应搬尽搬与应退尽退相结合,长期生活在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地区的8.26万户35.47万人彻底搬出大山,在迁出地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还竹还果,322万亩土地生态环境即将得到修复。持续开展“森林昭通”建设,完成营造林526.69万亩,林地保有量达1864万亩,森林蓄积量达53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十二五”末的35%提高到2020年的47.2%。
此外,昭通市还深入开展矿山综合整治、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率由53.95%提高到99.25%。全市2.77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医疗废物全覆盖全处置,固体废物处置全面提升,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