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永善县按照“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思路,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各种文化指导和辅导服务活动,将文化种子播撒到城乡每个角落,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整体素质,激发了内生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强化组织促保障
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事业兴。近年来,永善县高度重视“三区”文化人才工作,召开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成立“三区”文化人才服务站,明确专人负责日常事务,确保此项工作落实落地。
针对乡村文化人才缺乏的实际,永善县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按照“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棒、服务意识强”的原则,从退休职工、在职干部、大学毕业生、文化志愿者等群体中选派83名优秀人才深入15乡镇开展文化帮扶,有效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为加强选派人员日常管理,永善县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并与选派人员签订协议书,对工作任务、服务期限、服务待遇、年度考核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严格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措施,将上级拨付的专项经费用于选派人员工作、伙食、交通补助、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等支出,确保专款专用。
主动作为当先锋
近年来,永善县把“三区”人才工作与脱贫攻坚、文化下乡活动深入融合,选派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恪敬职守、协同作战,先后参与筹办昭通市十一县(区)第十七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云上草原•浪漫马楠”云南•永善马楠苗族花山节、云南•永善玉笋枇杷文化旅游节、“永善好声音”庆新春十佳歌手大奖赛、“全市象棋邀请赛”暨永善县“文体杯”象棋围棋赛等文体活动300余场次。
同时,组织引导“三区”文化人才积极参与文化旅游和体育项目建设,协助完成县老干部活动中心升级改造、县足球场前期建设以及马楠、玉笋、明子山步栈道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对桧溪镇、细沙乡、伍寨乡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新建码口文广中心办公楼;指导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00个、文化活动广场100个、篮球场19个、社区农家书屋3个,安装健身器材70余套;为村级配备音响、乐器、文化体育设施以及电子数字图书借阅设备等,让群众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
服务乡村展风采
为了促进“三区”人才工作上档升级,永善县切实加强选派人员之间的横向交流合作,根据个人特长,在人员与人员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实施帮带措施,从而用自己的热情服务、诚挚奉献来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
廖天云是永善县文化馆的一名退休职工,为了支援“三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主动要求参加下派支援,并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深入基层收集素材,指导受援乡镇创作了歌舞表演唱《魅力乡村飞彩霞》、话剧小品《电工家属》、群口快板《桧溪是个好地方》等文艺节目,并牵头成立大河艺术团,经常深入乡村进行演出,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乡村文化大繁荣,“三区”人才当头功,一大批廖天云这样的“三区”文化人才,活跃在永善县城乡,他们扎根生活沃土,链接万千百姓,歌唱大千世界,弘扬时代新风,始终奔走在城乡文化战线最前沿,展现了新时期文化工作者良好精神风貌。近年来,永善县全体“三区”人才充分利用县乡文化阵地,组织举办了书画、摄影、乐器、舞蹈、唱歌、图书、文物等各类文化文艺培训班200余期,共为城乡培养文化骨干人员2000余人,先后涌现出溪洛渡群艺团、弘益艺术团等91支民间文艺演出团体,其中:溪洛渡健身协会荣获昭通市首届全民健身电视广场舞大赛三等奖。
云南网通讯员 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