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元现: 用一双小手创造幸福奇迹
2017年,大关县木杆镇漂坝村华头村民小组陈元现家通过打工挣钱,买材料自己砌砖、自己糊墙、安装水电……经过3年的努力,今年1月,她家的第二层平房终于建好了,一家人搬了进去。奇迹的出现,让双腿残疾的陈元现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陈元现出生在巧家县茂租镇拖姑村,几个月大时因一次意外致使她的双腿残疾了,从此,她只能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双腿行走。
7年前,她与丈夫从巧家回到漂坝村,与丈夫的母亲住在一间又矮又破、门窗狭窄、楼板被柴火熏得漆黑的石墙房里。
2016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家贷款5万元修建好了一层70多平方米的平房。房子建好了,可靠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挣的钱只能维持一家5口人的基本生活开支,“5万元的贷款可能一辈子都还不清。”陈元现说道。
2017年的一天,陈元现突然对丈夫说要与他去帮人糊墙。丈夫一听就毫不犹豫地对她说:“你怎么可能干这种活,在家带好孩子就行了。”要知道,陈元现身材十分娇小,她的手掌只有10岁左右孩子的那么大。且糊墙需要站着,还是重体力活。可陈元现一再坚持让他带她去试试。丈夫拗不过她,只好把两个幼小的孩子交给老人照看,带着她去了。
刚开始,她只能干一些拌砂浆、递工具的事情,后来,她试着学丈夫糊下边的墙。她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把砂浆提到墙边,待勉强站好后,便开始糊身旁的墙壁,糊完后,再拄着拐杖挪动身体往前走,然后放下拐杖、糊墙……汗水湿透了她的衣服,强体力劳动让她几乎无法站立,她多么想躺下,可一定要还清5万元贷款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坚持了下去。
当天回到家中已是傍晚8时左右,“我能干活了,我能挣钱了”的想法使她显得十分兴奋,让本该好好躺下的她更加精神抖擞。
当年,她家在借了2万元后,就把5万元贷款还清了。她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可几十个平方米的房子仍然不够一家5口人住。“我还要努力挣钱,还要再建一层房子。”她想。
她四处留意找工作,什么挣钱就干什么。
到了采笋的季节,她又对丈夫说要跟着去。这次,丈夫断然拒绝了她,因为采笋要到山上去,正常人靠双腿走到山上都需要几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5时左右,陈元现等丈夫出门后就拄着拐杖,沿着马蹄印向山上走去。3个多小时后,她感觉腋下火辣辣的痛,小手无力,可她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找到竹林。”老天好像是在怜悯她,9时许,她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也是去采笋的,就带着她向山上走去。10时30分左右,她们的眼前终于出现了一片竹林,陈元现兴奋得流下了眼泪。
可由于双腿不便,她只能在竹林边采别人看不起的笋子。她把一根笋子采了放到背上的蛇皮口袋里,又扶着竹子一步一步向前挪动采下一根笋子……然后到空地上坐着用小刀削笋壳。下午5时左右,她才背着笋子往山下走。当天,她只在渴了的时候喝了一瓶从家里带来的饮料。
“卖了32元,好高兴哟,明天我要早点来。”她这样想。当天回到家里,丈夫心疼得大骂了她。可第二天早上,她又悄悄上山了。
有一次,她突然觉得自己的下巴很痒,伸手一摸,发现是一只蚂蟥。她一把抓住蚂蟥用力拔,可根本拔不掉,她急得大哭,使劲在石头上擦、擦、擦,才把蚂蟥擦掉。
丈夫知道她每天都去釆笋后,就干脆带着她去了。他们进行了分工,丈夫去采笋,她就在空地里坐着削笋壳。3月的原始森林有时下雨,有时还下雪,每天,他们凌晨3时就起床做饭吃,4时左右带上干粮就翻山越岭去采笋,一去就是一整天……
采笋季节过了,为了挣钱,她又去帮人装营养袋,参加镇里组织的电工培训、竹工艺品编织培训。
去年10月,她在旭红农民专业合作社找了一份工作,就是给筇竹手杖、毛笔、家具及竹工艺品打磨和喷漆等。
为了学到技术,她想方设法掌握制作竹工艺品的工序,甚至还教其他人做。当看到有人偷工减料,她还会让他重做,并且告诉他,只有认真干好工作,合作社才能更好地发展,合作社发展好了,自己才能立足。
如今,丈夫每天用摩托车送她去上、下班,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可她仍不满足,“我还想搞养殖,还想挣更多的钱,虽然家里的房子建好了,生活过得好了,但孩子将来上大学咋办?”
不屈的声音铿锵有力,美好幸福的新生活画卷在她的眼前正徐徐展开。(记者 唐 玉 毛利涛 通讯员 闫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