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盐津县石缸村来了一支“娘子军”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06日 15:19:00  来源: 云南网-昭通日报

原标题:石缸村来了一支“娘子军”

在盐津县豆沙镇石缸村脱贫攻坚的路上,有一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娘子军”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今天,我们就要讲述一下她们的故事。

从盐津县城出发,沿着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笔者来到了石缸村。见到这支“娘子军”时,她们正在忙碌着。“娘子军”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赵伟欣正在打电话给东华大学落实竹笋产品销售的事情。2019年2月,赵伟欣与同事常迪、张帆3人,受云南省商务厅的指派,组成扶贫工作队,到这里来开展扶贫工作。她们也成为盐津县唯一 一支“娘子军”驻村扶贫工作队。

石缸村位于豆沙镇的东部,距镇政府4公里,国土总面积15.6平方公里。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5户1015人。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这支 “娘子军”对各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到岗后,就立即投入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中。

“她们驻村的第一天,就进村入户去了解情况,每日入户80余户,10日内就完成了全村70%的收入摸底、民情调查等工作。”石缸村党总支书记刘光权这样说。

贫困户王光荣,一家7口人。丈夫去年10月份在外打工意外腿部受伤,不能外出务工。4个孩子中,一个是一级残疾,一个上小学一年级,其他两个孩子还很幼小。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体弱多病,家中十分困难。扶贫工作队来到王光荣家走访,看看能否帮忙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从王光荣家出来,扶贫工作队又来到了贫困户刘顺顶家了解情况。刘顺顶家是石缸村7户未脱贫户之一。在妻子确诊精神障碍疾病后,整个家庭生活生产状况和脱贫任务成为扶贫工作队关注的重点。

为了解决刘顺顶就近务工的问题,赵伟欣帮他联系了在兴隆乡一个粉条加工厂做包装的工作。

“这些同志特别关心我们,经常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又给我联系了工作,我打算去试试,这样离家又近,既可以打工挣钱,又能够增加收入,我们特别感谢她们。”刘顺顶充满感激地说。

盐津脱贫百日攻坚战打响后,这支扶贫工作队先后两轮遍访全村16个村民小组580户2600人,聚焦人口、劳动力就业、教育、饮水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清底数、梳理排查问题300余个。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伟欣与同事们毅然放弃春节假期,服从工作安排,克服各种困难,迅速回到石缸村加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

“春节还没有过完,我们就接到电话,然后我们迅速返回石缸村,和我们的村干部一起,共同参与石缸村疫情防控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五户联防、党员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赵伟欣这样说。

工作队以党建为抓手,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并与商务研究院等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以党建促脱贫。2019年10月,工作队成立了云南商务助学基金,以有限的驻村工作经费为基础,首期投入2万元建立云南商务助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首期奖学金将助力50余名学生。

驻村扶贫工作队先后支持建设了石缸村河坝卫生医疗点,帮助炒米组解决20余户农户的饮水问题,购置太阳能路灯,为石缸小学学生、汇同溪安置点144户居民和16个村民小组解决道路亮化的实际困难。谈到这些年来的变化,当地群众陈发元高兴地说:“我们这个地方的变化太大了,首先是住房安全了、漂亮了;第二是住院看病近了,交通方便了;第三是我们的生活改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为增强群众脱贫的“造血”功能,驻村扶贫工作队积极发挥平台优势,搭建起桥梁和纽带,推动石缸村产业发展。2019年促成上海东华大学与石缸笋厂产品销售合作,推动石缸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推动落实盐津县40万元商务扶贫资金以及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培训,帮助劳动力实现就业。目前,围绕三大产业发展,工作队正加紧对接推动冷链物流项目申报、云嫂培训以及电商扶贫项目、商贸流通中心建设等工作。

辛勤的付出,必有满满的收获。

通过共同努力,截至2019年底,全村累计实现脱贫228户985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4.1%下降到2019年底的1.2%,并通过了县、市、省级核查以及第三方对盐津县的实地评估检查,整村实现脱贫出列。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同。

“省商务厅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到我们石缸村,从进村的第一天起,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就走访了我们石缸村的贫困户,她们这种不怕吃苦,不怕累的精神,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好好学习。”石缸村党总支书记刘光权感慨地说。

来自省城的这支“娘子军”表示,她们也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在今后的日子,将继续带领乡亲们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奋力前行。

“从来到石缸村的那一天起,我们身心都留在了这个地方,与这里的村干部、镇干部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工作队还要依据我们的优势,借助单位的平台,为石缸村的人民做更多的事情。”工作队员张帆这样说。

“来扶贫这两年,有很多的收获。一方面就是和贫困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另一方面就是学会了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学习上都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工作队员常迪这样说。(黄成元 梁远讯)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