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震后第一夜
5月19日,凌晨2时23分,记者第一时间到达巧家县5.0级地震震中小河镇。夏日的夜晚满天星辰,蛙声虫鸣。河谷地带的气候夜晚的温度也达到了24℃,稍微爬坡上坎汗水就能让衣服湿透。镇政府周边震后的落石掉了一地,走起路来磕磕碰碰。
沿着集镇周边看去,有把床单和被褥一裹直接睡在地上的,有的直接睡在石板上,还有的睡在私家车里……在小河镇周边空旷的平地上,这样的睡眠情境不时进入记者视野。这是震后的第一夜,很多群众害怕余震不敢回到房子里,不得不将就应付栖身之所,伴随着虫鸣入睡。
小河镇拖车村坪子村民小组的金发元,带着两个孙子在灯光球场找了块空地铺了一张床,爷孙相互挨着度过这个夜晚。地震发生的时候,自己家临时搭建的一个棚子被震坏了,金发元意识到地震,想起孙子教过他地震的时候要躲到桌子下面,他赶紧跑到了门梁狭小的角落里。金发元心有余悸地说:“以前也地震过,震感没有这次这么强烈,现在不敢住家里了,只好将就下。”
经历地震后,很多人都无心入睡,他们聚在一块儿聊天。记者在小河镇集镇看到,像金发元一样,睡在自家门外马路边的露营者并不少见。村民刘成礼地震的时候还在和朋友商量在镇上开餐厅的事情,过几天餐厅就要开业了,这下地震了,估计开业时间也要推迟了。看到第一时间就有救援力量进入集镇,刘成礼感慨道:“消防官兵的速度真是快啊,非常感谢他们第一时间赶来。”
各路力量星夜驰援。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昭通李景铧中医骨伤医院、巧家公安特警、鲁甸县人武部等部门连夜开赴震中,马达声、轰鸣声响彻小河镇。
凌晨3时,昭通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白龙飞介绍,目前,昭通消防救援支队派出15人前往震中垭口村开展人员搜救工作。在行进过程中,距离震中垭口村还有3公里,因路况复杂,有滚石掉落,救援人员携带救援工具徒步前往震中。
凌晨3时10分,昭通李景铧中医骨伤医院院长胡志全第一时间组织医院3名医生、3名护士、1名司机到达小河镇,与相关部门对接工作。院长胡志全说:“创伤急救是我们骨伤科的强项,作为民营医院要履行社会责任,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更应该挺身而出。”
凌晨4时25分,小河镇地势较为平坦的灯光球场上,灯光还亮着。这里容纳了700余名来自小河中学的教职工。地震发生时,小河中学的师生们按照平时地震演练的步骤,有序组织师生撤离,师生无人员受伤。校长张庆斌说:“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地震演练,都要给学生们讲授地震常识,这次有序组织学生们撤离到安全地带跟平常的演练密不可分。”
初三学生陈有全家是小河镇拖车村横梁子村民小组的,他家离学校有15公里,陈有全长期住校,撤离到安全地带后,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母报平安,询问父母的安危。这次地震让他最为感动的是,同学们都非常团结,一床被子几个人分着盖,生怕对方着凉。陈有全哽咽地说:“现在到了半夜,老师们都在旁边守护着我们,帮同学们盖被子。老师们也有家人,这个时候还顾着我们,让我们很感动。”每隔十分钟就有特警在学生们睡觉的地方巡逻,这让他们倍感安全。
马路上的车辆像流水一样,车灯不停闪过,马达声和喇叭声一直响到天亮。(记者 莫娟 实习记者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