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高度组织化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杨亚林在镇雄县调研侧记
3月3日,镇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第二天,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先后深入镇雄县以古镇、场坝镇、林口彝族苗族乡、果珠彝族乡、芒部镇等地就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指导该县进一步夯实基础,细化措施,朝着既定目标,全力攻坚冲刺。
要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以提高组织化为根本,一鼓作气谋发展、形成声势、见到实效;要探索新的机制、模式,不断提升集约化、规范化程度,塑造产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下而上抓精准,实现陡坡地、边坡地应退尽退、应种尽种,走一条具有昭通特色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子。
抓好防疫是发展养殖业的关键,希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帮扶能力,与群众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要用现代产业理念引导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把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清洁庭院卫生与提升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坚持人畜分离,搞集中圈养,在提高养殖水平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3月3日,镇雄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第二天,崇山峻岭间,山雨霏霏,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湿滑难行。市委书记杨亚林先后深入镇雄县以古镇、场坝镇、林口彝族苗族乡、果珠彝族乡、芒部镇等地就产业发展进行调研,指导该县进一步夯实基础,细化措施,朝着既定目标,全力攻坚冲刺。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的初心和使命,而特色产业发展则是贫困山区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群众种植积极性高吗?管护措施是否到位?”来到果珠乡云岭村竹子种植示范基地,杨亚林与当地干部深入交谈,为竹产业发展“把脉开方”。他强调,要找准定位,抢抓机遇,以提高组织化为根本,一鼓作气谋发展、形成声势、见到实效;要探索新的机制、模式,不断提升集约化、规范化程度,塑造产业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下而上抓精准,实现陡坡地、边坡地应退尽退、应种尽种,走一条具有昭通特色的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路子。
果珠乡是典型的贫困乡,2020年,为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当地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云岭村、高坡村等地规划发展竹产业23000亩,目前已完成17730亩,其中云岭村已完成12230亩,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012户4443人。与种植玉米相比,竹子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值将提高4倍以上,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山区生态的重塑。
走进林口乡木黑村母猪扩繁场,杨亚林详细了解生猪养殖发展规模、技术服务等情况。他强调,抓好防疫是发展养殖业的关键,希望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帮扶能力,与群众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要用现代产业理念引导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把养殖业与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把清洁庭院卫生与提升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坚持人畜分离,搞集中圈养,在提高养殖水平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杨亚林一行还到以古镇比道角村、场坝镇摩多村、芒部镇松林村等地就马铃薯种植、生猪养殖和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方灿芬参加调研。(记者 谭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