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频道头条 >> 正文
昭通市为群山减负,给大地增绿——涓涓清水汇流长江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16:31:28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昭通市为群山减负,给大地增绿——涓涓清水汇流长江

  入冬以来,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昭通市大山包湿地,上千只高原精灵黑颈鹤如约而至,或翩翩起舞,或信步滑翔,成为高原净土上最美丽的风景线。

  从“人鹤争地”到“人退鹤进”,从1990年建立保护区时300余只到现在的1300多只,经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大山包保护区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明显,已成为我国已知的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保护区。

  大山包湿地位于昭阳区境内金沙江右岸的群山之巅,是我国现有的47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共有581个亚高山泉眼,分布着高等植物358种,为越冬黑颈鹤等166种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栖息、觅食环境。

  为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昭通市在两年前大山包一级公路即将通车之际,按下大山包旅游项目“暂停键”。按照“人退鹤进”思路重新定位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对大山包保护区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优化调整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专项整治保护区内的违规违建项目,集中搬迁红线范围内常驻人口3000多人。同时,加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建设,恢复湿地8000亩、植被1883亩,还为越冬黑颈鹤等野生鸟类建成了50余亩食物源基地。

  大山包湿地的综合治理,只是昭通市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以源头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举措,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一江清水流长江”的一个缩影。

  昭通是金沙江进入长江的最后一道生态安全屏障,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源头防线。据介绍,金沙江在昭通境内流长414公里,有大小河流393条经金沙江流入长江。受金沙江、牛栏江、白水江等大江大河切割,境内海拔2000米以上国土面积达30%,加之土层薄、植被少,高寒冷凉,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生态一旦破坏,将难以修复。

  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昭通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大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划定产业发展生态红线,实施大规模易地搬迁,创新“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机制,建设以百万亩苹果为带动的果城,坚决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全力打造“天蓝、山绿、水清、果香”的美丽宜居家园,确保一江清水流长江。

  巧家县东坪镇道角村与大山包湿地隔江相望。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曾经植被茂盛的小村庄变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的深度贫困村。去年以来,县里动员道角村78户村民283人整村搬迁到鲁甸县城的卯家湾安置区开始新生活。如今的道角村,通过复垦复绿、退耕还草,过度垦植的土地得到修复,初步呈现出牧草茵茵的景象。道角村党总支书记蒋瑞说:“通过整村搬迁,不仅实现挪穷窝、断穷根,还让敏感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修复。”

  “为群山减负,让大地增绿,还自然以安宁。”针对全市有30多万群众生活在生态极端脆弱地区的实际,昭通市以“搬不动山就搬人”的新时代精神,深入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推动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生态环境重塑。今年春节前,全市36万多贫困群众将彻底搬出大山,进城入镇开始新生活,整村搬迁的1014个村寨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自然生态的全面修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沙江畔的昭通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在永善县务基镇白胜村,满是砂石的山坡上栽满了脐橙树,“一村一品”的脐橙产业拓宽了村民们的致富路。在昭通北部8县(区),300多万亩竹林让座座山坡披绿装,三五年后将成为山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每年3月,金沙江畔的绥江县新滩镇鲢鱼村万亩李花竞相绽放,吸引20多万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漫山遍野的半边红李子树成了群众的“摇钱树”。分布在金沙江、牛栏江沿岸的116万亩花椒经济林,已成为干热河谷区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树种之一,形成了我省最大的花椒产业带。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昭通市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依托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等水电站,大力建设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载能产业基地和绿色产业开发带,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走进昭通中心城区,全长47公里的利济河、秃尾河穿城而过,这两条“黑臭”了近30年的“臭水河”彻底变了样。经过两三年的“黑臭水体”治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变成了美好现实,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普遍点赞。在“河长制”全面贯彻落实的基础上,昭通市创新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机制,做到了“一个U盘一道河长令,一段视频一份责任清单”,努力确保所有注入长江的支流净化。目前,全市已明确四级河长4833名,累计开展巡河6.7万次。

  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布局,昭通市以建设百万亩苹果园为带动,着力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苹果之城。在保护田园风光、尊重历史现实的同时,还将建设苹果小镇、大山包极限运动小镇、凤凰山温泉小镇、省耕湖滨影视小镇、马铃薯小镇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小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昭通城市规划布局的鲜明底色。

  经过多年努力,全市现有林地面积达187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27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49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701平方公里、新增绿地面积764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6.7%提高到现在的35.78%。目前,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795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41个。(记者 沈迅 蔡侯友)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