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善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永善之窗 >> 正文
永善冷米村90后书记:谱写脱贫攻坚路上的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04日 17:59:03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乡村风貌 通讯员供图

  他是一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90后,他扎根基层、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奉献自我,用心、用情、用力在脱贫攻坚一线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新时代青春之歌,他就是永善县茂林镇冷米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涨。

  冷米村位于永善县南部,距离县城190余公里,是一个集高寒、民族、山区为一体的深度贫困村,2017年底,全村尚有贫困户407户1884人。

  2017年12月,25岁的张涨被组织派往茂林镇冷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接到驻村扶贫任务时,张涨的内心充满了纠结和犹豫。

  “当时心里压力挺大,因为家里有60多岁的父亲和母亲和90多岁的祖母,祖母身体一直都不好。”张涨说道。

入户开展工作 通讯员供图

  但作为共产党员的张涨深知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最终他毅然扛起了组织委派的重任,进驻冷米村开始了脱贫攻坚工作。自然环境恶劣,居住条件差,群众思想落后……是冷米村留给张涨的“第一印象”。

  为了尽快摸清村情民意,张涨克服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等恶劣条件,全面开展入户遍访工作,走遍了冷米村的每一户村居民舍、每一片田间地头,把当地的贫情和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写的满满当当。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下青山苗寨的王国兴,一家五口人“蜗居”在低矮、破败、阴暗的旧瓦房里,那里山高坡陡路难行,吃饭穿衣全靠天,为动员他家搬迁到条件好的大坪子易迁点,张涨多次上门做动员工作,习惯了以洋芋和荞粑主食过日子的王国兴坚决不同意搬迁。

入户开展工作 通讯员供图

  在当地,当时与王国兴一样抱有同样想法的群众还有很多。通过张涨与工作组队员历时半年的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最终用真心打动了群众,用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来到新家园后,王国兴在家门口当起了保洁员,还在附近租了三亩土地来耕种,儿子、儿媳在张涨的动员下去到海南打工,每月有八九千的收入,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村民的困难就是张涨的“家事”,都说百善孝为先,养儿为防老,79岁的夏友才却遭遇了养老难,含辛茹苦养大的三个儿子都不愿担负赡养义务。

  张涨了解此事后,多次入户对老人的三个儿子进行劝说,最终他们都以各种理由百般推阻。无奈之下,在张涨的帮助下,老人拿起法律武器,准备一纸诉状将老人的三个儿子告上法庭。

  想到自己不孝敬老人的事即将面临法律的审判,三个儿子的良知终于被唤醒,都争着把老人接回家。

  老人在子女的精心照料下,身体越发硬朗,尽享天伦之乐。看着老人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张涨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祖母。

  “家里的三位老人,经常会打电话叫我回去看望他们,但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都走不开,9月28日,父亲打电话告诉我祖母病危,我刚回去一两个时辰,祖母就去世了!”张涨哽咽着说道。

  大家纷纷表示:张同志帮助我们全村理清了思路,是一个很好的带头羊,都为我们农户打算,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同志的恩情……

入户开展工作 通讯员供图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张涨通过一件件小事、实事,用真心换来真情,用实干赢得信任,被授予昭通市2019年“乌蒙青年帮扶先锋”、永善县“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等荣誉称号。

  “通过我的帮扶,很多群众叫我老表,叫我舅舅,经常都会收到他们感谢的信息,我觉得心里面特别温暖。”张涨笑着说道。

  如今的冷米村产业兴了,群众富了,村庄美了,张涨正以扎实的脱贫工作成效,谱写脱贫攻坚路上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云南网通讯员 甘光涛 马进荣 罗杰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