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脱贫攻坚 >> 正文
朴实无华写忠诚——追忆积劳成疾离世的昭通永善县法院桧溪法庭庭长温逸华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5日 00:29:26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明子山无言,金沙江呜咽。

  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般倾诉。

温逸华生前工作照。供图

  10月12日清晨,因长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的昭通市永善县人民法院桧溪人民法庭庭长温逸华同志告别仪式在老家桧溪镇桧溪村举行。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当地数百名干部群众、温逸华生前好友、同事及社会各界纷纷前来送别和祭奠英年早逝的温逸华。

  哀乐低回,群情悲切……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挤满了狭小的灵堂,送行的车辆绵延好长好长……

  温逸华同志1974年5月出生于永善县金沙江边一个农民家庭,1997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鲁甸县第三中学、永善县桧溪中学任教,2006年12月进入永善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桧溪法庭副庭长、庭长。2019年10月6日,温逸华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在昆明去世,生命定格在了45岁。他带着对工作的无限牵挂、带着对同事的无限眷恋、带着对亲人的无限惦念永远地走了……谁也没想到,这位普通法官的离世,却让成千上万的永善县和桧溪镇干部群众、昭通市法院系统同行扼腕叹息、热泪涌动。在曾经的同窗、曾经的同事朋友、桧溪镇父老乡亲记忆中,那些与温逸华相处的往昔片段,更让人一提及就忍不住心碎落泪。

  “牢守初心担使命,鞠躬尽瘁谱华章。温逸华同志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清正廉洁,忠诚履职,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名模范法官和优秀共产党员为人民司法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精神追求。”永善县人民法院院长戴弋在告别仪式上,含泪介绍温逸华生平事迹。

  一个“小”法庭,4个年轻人,6万老百姓,这是一方平安和谐的蓝天……

  在金沙江畔的永善县桧溪镇,有一个朴实、忠诚的法庭团队,不管酷暑与严寒、也不论刮风和下雨,常年早出晚归,跋山涉水,匆忙往来于三乡一镇的村村寨寨和农户家中。他们就是永善县人民法院桧溪人民法庭法官干警们。

  一副镶金边框眼镜,演讲台上有他的神采奕奕,纠纷现场有他的贴心疏导,论文中有他的才思飞扬,他就是永善县人民法院桧溪人民法庭庭长温逸华。

  温逸华,人如名字一样的朴实无华……然而,这位年轻法官内心最纯净的情怀,真实地感动了很多人。

温逸华生前工作照。供图

  步履坚实,甘做公平正义的守护人

  扎根基层13年,温逸华从一名普通的书记员逐步成长为审判员、副庭长、庭长、主审法官。他无论在教育工作还是在法院工作期间,总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和赞誉,多次被永善县直工委、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干警。职务升迁了,但他坚守公平正义的信念未变,秉公执法维护和谐的初心未改。

  “做一名法官是他的理想,所以他才从教师走向法官岗位,他常常早上出去深夜回来,他这人有些古板,也过得很辛苦……”谈起温逸华的工作,他的妻子杨宗敏不知从何说起说。

  在法庭辖区,温逸华法官办案以不讲情面而为人所知。

  “啥子不讲情面哟,遇到自己的亲戚,他在下判决时恐怕也会偏心噻!”有人提出这样的质疑。而真正让他为难的考验在2016年一件离婚纠纷中出现。

  2016年8月,家住桧溪镇德胜村的杨某诉李某离婚一案,诉状刚交到法庭,认亲戚的也就到了温逸华的家门口!原来原告是温逸华妻子的表妹,想请表姐夫在判决时把家中的一头牛、一个六门衣柜和一台电冰箱判给自己,热情满满的为温逸华家捎来土特产,请表姐为自己吹吹“枕边风”,并将礼品强行放到房间墙角。

  “你表妹那里你自己去解释,东西你自己退,煮好了我也不来吃,案子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温逸华硬生生的甩出一句话。妻子满腹委屈,为此和丈夫闹了小半月的别扭。开庭的日期如约而至,当事人双方在庭审中唇枪舌战,不依不饶。眼看调解无望,温逸华法官反倒打起了亲情牌:“一方是我的表妹,一方是我的表妹夫,你们这样又何必呢?既然都过不下去了就好好商量嘛……”纠纷最终得以和谐调解。

  “我就是桧溪人,很多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有些还是我的亲戚,纠纷来之前我不避亲避嫌,咋过保证公正判决,纠纷来了我不认亲不攀情,又怎么让纠纷快速调解……”在永善法院文明讲堂活动中,温逸华法官这样表达自己对如何办理涉亲情案件的理解。

温逸华生前工作照。供图

  勤勉敬业,甘做精益求精的带头人

  在同事的眼中,温逸华有时是一个近乎“严苛”的人。

  “刚来法庭做书记员工作,习惯根据自己的思维办事,很多时候被庭长批评了不理解,可后来一想也是对的,毕竟有些事情我们应该给当事人一个客观真实的情况……”桧溪法庭书记员小许谈起一件“小事”颇有感慨。

  2015年8月,青胜乡刘某驾驶自家农用小货车到桧溪赶集,路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邻居杨某软组织挫裂伤,经交管部门认定刘某负全责。因双方就赔偿金额协商未果,杨某将刘某告上法庭。按照相关规定核算,刘某应赔偿杨某各项经济损失12343.685元。书记员在计算赔偿金额时自主将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确定赔偿金额为12344元。庭审中,精明的被告对赔偿金额提出异议,认为多计算了0.315元,温逸华敏锐察觉到了问题,当庭予以纠正。

  “三角一分五,谁给你的权利四舍五入?既然除得尽,要四舍五入也应当开庭时提出来,取得当事人同意……”案后,温逸华庭长语重心长地与书记员交换意见。

  “我为什么只打53分?我看了第一季度大家装订的卷宗,李某与朱某健康权纠纷一案卷宗的第34页第二排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第八排多空了一个字的间距……”2018年8月,由分管副院长召集的庭务会如期召开,就季度绩效评分情况进行总结时,温逸华庭长这样解释评分由来。

  近年来,永善法院以助推案件质量提升为目标,用好法律文书评选和案件质量评查两大抓手,通过采取文书公开晾晒点评、判决案件评查全覆盖、案后当事人回访等方式加强案件质量建设,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桧溪法庭实践中采取庭内文书互评互查方式开展文书纠错,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庭长、员额法官温逸华主动将卷宗文书交由书记员、法官助理评查,有效助推全庭案件质量大幅提升。

温逸华生前工作照。供图

  用心用情,甘做司法为民的贴心人

  “在一次协调司法救助资金的工作中接触过,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帮助一位高位截瘫了10多年的女孩儿争取了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女孩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永善县委组织部干部成华说起温逸华的故事娓娓道来。

  在温逸华的办公室文件柜里,曾存放着高矮不一的矿泉水瓶,被他按高矮顺序排列的整整齐齐:“这是我们下乡时喝水的空瓶子,回来后搜集来放在这里,有老百姓来法庭办事需要瓶子时,就给他们用!”在一次审务督查时,温逸华向开展督查的院领导解释瓶子的用途。

  在法庭年轻人中,大家有时戏称他为暖男,有时又说他是拼命三郎!2017年初秋,团结乡大毛村黄茅坝冯某与同村民小组黄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发生纠纷起诉到桧溪法庭,温逸华首先联系了大毛村治安员,决定带着法庭干警一起前往荒山现场查看。荒山面广,望着眼前蜿蜒陡峭的山路,温逸华二话不说,腿脚不便的他背起卷宗就走在前面,从山脚到山顶,温逸华走走停停爬了近两小时才到达纠纷现场,其他人走一程等一程,对温逸华心生不忍但又不知如何是好。经过确认边界、丈量面积、图纸绘制等工作程序,在温逸华不厌其烦的劝导和释明下,一起普遍关注的纠纷历经4个小时圆满化解。下山对于腿脚不便的他来说更是艰难的考验,遇到不好走的陡坎就坐在地上慢慢往下挪,凭着那股子韧劲儿轻一脚重一脚下到山脚。

  “他是拼着命在工作。有多次深夜我路过法庭,只见他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写法律文书,真让人痛心啊……最难忘的是他虽然腿脚不便,但总是随喊随到,有时候一去就是工作通宵,饱一顿饿一顿的时候就更多了……”桧溪镇党委副书记肖贞华哽咽着回忆道。

  2016年2月24日晚上9点多,温逸华的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电话那头传来乡政府领导急切的声音:“温庭长,赶紧上政府来,大板厂水库出了事故!”原来,重要水利基础设施大板厂水库工地发生农民工坠伤事故,伤者在运送治疗途中不幸身亡,家属情绪激动。纠纷就是命令,顾不上下乡刚返回法庭,温逸华拖着疲惫的身躯随工作组赶往现场,协同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开展纠纷调处,通过整夜努力,双方于次日凌晨达成赔偿协议。

  桧溪镇位于滇川两省五县七乡结合部,

  桧溪法庭辖青胜、桧溪、细沙、团结三乡一镇,辖区面积378.49公里,26个行政村(社区),50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7000余人。在向家坝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心工作中,桧溪法庭承担着艰巨而繁重的维稳任务。为实现给来百姓提供优质贴心服务的目标,桧溪法庭结合实际构建了“一汇报四配合”的“大调解”工作格局,搭建审判员、治安员、人民调解员“三员会”交流平台;牵头组建“法润扶贫”微信群,妥善调解矛盾纠纷,适时将调解工作前移,把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开庭之前,较好地发挥法庭的窗口阵地和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自温逸华担任庭长职务以来,其个人审执结案件1200余件,结案率98.5%,诉前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2600余件次,巡回审理案件923件,巡回率百分之七十以上,自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均由主审法官温逸华一人承办案件,在年绩效考评中均位居法庭主审法官前茅。

温逸华告别仪式。供图

  鞠躬尽粹,甘做扎根基层的平凡人

  温逸华1997年毕业于原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在鲁甸县第三中学、永善县桧溪中学任教,怀揣着对审判工作的梦想,他于2006年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永善法院工作。

  “他从进法院以来就在桧溪法庭工作,从一名年轻书记员成长为带领团队服务一方稳定和谐的法庭庭长、主审法官,这一路走来很不容易……”“2013年,我们法院因人事变动,研究室岗位缺少部门负责人,温逸华同志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党组考虑将其调整到县院接替研究室工作,但他委婉谢绝了。”谈起温逸华的工作经历,永善法院老同志记忆犹新。

  “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桧溪人,这里亲戚和熟人多,案子办起来得心应手,为大家解决矛盾纠纷我也有成就感,再说了,这里有我的母亲、妻子和儿子,给我一份工作的土壤和平台就够了。”谈起目标和理想,温逸华总是那么既朴实又富有诗意。

  “8月17日早上9点多,温庭长从宜宾检查身体回来,说还要去昆明看看病,我看他精神状态很不好,但他仍然把外出前审结的案件卷宗装好后交给我,并嘱咐我按时交审监庭评查,大约10点多吧,他离开法庭……”法庭监控中,温逸华背着单肩包,提着药袋步履蹒跚地走出法庭,这也成为他留给同事最后的背景。

  “直到今年5月,他说他胃痛厉害,我两次请假要陪他去检查身体,第一次他说他正赶着搞法庭文化建设,等定了稿再去,我没办法。第二次我又请好了假,说陪他去宜宾检查身体,他又说现在是学生即将放暑假的关键期,怕耽误我的工作了影响学生,又这样不了了之。我实在没办法,天天催他去,有一天他也终于想通了,自己去宜宾做了检查,但等待他的就是这样的结果……”温逸华妻子杨宗敏的情感再一次决堤,泣不成声。

  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的温逸华,对家人有着怎样的情感?

  “儿子,爸爸这段时间身体一直不好,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毛病,可能是因为工作太累了吧!儿子,每当我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我这心里就特别害怕,我怕我有什么闪失,见证不了你的成长,尽管爸爸总是告诉自己‘为了我家人我一定要好好活’但身体总是不好。”从孩子呱呱坠地到2019年8月17日,温逸华用亲子日记盛满了自己对家庭满满的爱,历经14年从未间断,读来让人潸然泪下!

  2019年10月6日6时35分,温逸华法官的生命之钟永远定格在此时……因积劳成疾罹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5岁的他永远地离开了牵挂他的亲人、同事,以及他深爱的审判事业。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10月12日,桧溪镇凉风习习,阴云密布,似乎在诉说着丝丝哀肠。小镇街上行人三三两两,不时有当事人笑容舒展地走出桧溪人民法庭。法庭岗位公示牌仍是那么一尘不染,庭长接待日标牌仍旧放在立案窗口位置,庭长办公室党员上岗牌上,温逸华庭长仍旧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  

  “心尺丈量纷扰距,肩担道义惩邪恶;心怀公平举法锤,声如惊雷慑妖魔;岁月如梭历风雨,病魔悄然伤体弱;堪怜不惑随清风,天枰正义寰宇播。”怀着对同事的无比怀念,永善县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陈飚写下《祭温逸华》这首诗。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温逸华从家乡长大到离家求学,再回到故土报答养育之恩,倾力维护一方和谐,虽斯人已逝,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命虽已凋谢,但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精神永存,必将激励更多的司法事业信仰者砥砺征途实现更加美好的夙愿。

  云南网记者 谢毅 通讯员 蔡劲松 龙艳 彭畅 魏瑜

责任编辑:乐诚弘韵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