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朱德华:用连环画描绘家乡事
编者按: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近年来,在昭通各行各业涌现出很多“工匠”,他们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令人钦敬和感动。本报从即日起刊发系列报道,以此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出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你,还记得童年的故事吗?当时可是连环画最繁荣的时期,相信没看过这些俗称“小人书”的连环画的朋友少之又少。大关县就有这么一位深受“小人书”影响的“牛人”,他用栩栩如生的笔法描述时代变迁,勾勒出家乡可歌可泣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朱德华。
今年54岁的朱德华,出生于大关县木杆镇漂坝村鱼塘苗寨,现供职于大关县委宣传部。他从小酷爱绘画,童年时期,受“小人书”影响,对连环画创作无限痴迷。或许是因为受家乡秀美的大自然风光影响,或许是被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所感染,或许是酷爱读书,年幼的朱德华常常沉浸在山水中、遨游书海里。
在连环画极度不景气的当下,朱德华仍然痴迷其中,将连环画创作进行到底,延续着青春的记忆。笔者来到朱德华居住的地方,目睹他的连环画作品,听他讲画画的故事。他虽是生活中极平凡的一个人,但他的绘画生涯却让人敬佩,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了礼赞新时代,朱德华在驻村期间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了画作《黄水谣》。“绘画灵感来源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黄水谣》,选取的第三部分内容,是第一部分内容变化的再现,黄河奔腾依旧,而遭到破坏的人民生活,却呈现出一幅凄惨景象,歌声在平稳、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朱德华说。画面展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一位八路军战士正在拉着小提琴,非常悲痛的样子。画面也展示出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不屈精神……
据了解,近年来,朱德华先后创作的连环画有《敢死队进行曲》《人性与野性的较量》《乌蒙回旋战》《见义勇为刘远芬》《优秀共产党员康富明》《那时……现在……》等作品。他还为楚雄彝族自治州编写了《苗文双语教学试用课本》,为昭通市纪委创作了《漫话廉政准则》等插图,为大关烈士陵园、威信扎西纪念馆创作了精美的浮雕作品。(通讯员 马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