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县区动态 >> 正文
日产鲜菇1000多公斤大关香菇生产基地投产了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2日 10:50:27  来源: 云南网-昭通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39个大棚 13.8万个菌棒 日均可采鲜菇1000多公斤 大关香菇生产基地投产了

  大关县山高坡陡,产业发展短、小、弱,缺乏更多的脱贫攻坚支柱产业。该县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的香菇产业,成立了“大关县联动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香菇生产基地。最近,该基地已经投产。

  7月10日,踏着青青草尖上的露珠,走进位于大关县翠华镇黄连河村黄连河村民小组的合作社,39个黑色大棚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走进大棚,两列木架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香菇菌棒,大大小小的香菇布满了菌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10多名工人穿梭于大棚与工厂之间,采摘、分拣、包装,忙得不亦乐乎。

  家住黄连河村民小组的唐雨巧正在采摘香菇,这位曾经到过北京、新疆等地打工的女人,自香菇基地建设初期就在此打工,已经4个多月了。基地每天付给她工资100元,她很满意地说:“在外打工尽管工资比现在高很多,但由于开支大,一个月下来也没有什么结余,现在在家门口打工,吃住在家里,还可以管孩子读书,手边还经常有零花钱。” 黄连河村党委书记唐先刚说:“香菇基地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不但可以来打工,还可以参与利润分红。”

  原来,翠华镇翠屏村、黄连河村在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中,都想选择香菇作为短、平、快的产业来发展,但由于翠屏村的土地都在县城规划区域内,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地块;黄连河村协调到了20亩土地,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香菇基地。在翠华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两个村投入资金166.8万元,争取到东西部协作资金20万元,大关县供销社注入项目资金30万元,共同组建合作社,规范运作香菇基地。 香菇基地自2018年12月开始建设,共建设大棚39个,今年6月香菇正式投产。唐先刚介绍,基地投产后,日均可采摘鲜香菇1000—1500公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2019年可实现产值220万元左右、利润100万元左右。实现的利润合作社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分红,避免了分配不均的问题。 为了能持续发展,合作社采购了烘干、保鲜冷藏设备,引进了年产量200—300万棒的生产线一条,可以为大关县域内适宜发展香菇产业的乡(镇)提供菌棒,实现鲜菌与干菌销售复合发展,避免县域内重复投资,为大关县产业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采访中,唐先刚高兴地告诉记者,广东省中山市一家公司已预订2万元的干香菇,大关小香菇正悄然走俏外省大市场。(记者 毛利涛 唐玉 实习生 李娇)

责任编辑:吴珺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