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贫困村的“甜蜜事”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8日 18:17:24  来源: 云南网-昭通新闻网
分享至:

  原标题:贫困村的“甜蜜事”

  心里有村庄的人,盛得下所有的寂寥与清贫,也装得下群众沉甸甸的信任和期盼;看得见远方的人,脚下有温暖的泥土,眼里有闪亮的辉光,身上有徐徐的春风。柏顺文,一名大学教师,用汗水和挚诚,在昭通大关的一贫困村驻扎四年,酿造了……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蜜蜂来了,在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的山谷里,总是有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在走村串户。指导村民养蜂、取蜜,忙碌地接电话,不时有村民联系他咨询养蜂的事宜,接完一通电话,村民又围上来打听蜂蜜的销售情况。这个“农民”就是柏顺文,一名西南林业大学的教师。

  再次见到他,已经是他到大关扶贫的第四个年头。那份对工作的热情、对群众的热爱,依然与三年前一样。唯一变化的是,他的脸更黑了,“农民气质”更浓了。

  初心永在寻“蜜源”

  2016年2月,柏顺文接受学校党委组织部安排带队到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一干整整三年过去了,身边的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依然是那张熟悉的面孔。到底是什么让他留念这座山?这片土?

  大关地处乌蒙山区深处,山高坡陡,土层较薄,关隘险要,历来都是出川入滇的“北大门”,是全国深度贫困县之一。安乐村是云南省首批深度贫困村之一,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空壳村”,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几乎为零。

  “贫困山区确实难,难于生活,难于扶贫,难于脱贫,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但再难,三年都挺了过来,都攻坚克难了,都已经成为过去时了,或者已经渐渐成为过去时。就包括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曾经对生活无望的群众,也因为搭上了精准扶贫这趟列车,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家中生活境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看着他娓娓道来,我看到了喜悦与温暖,更看到了一种豪迈与自信。“我虽然出生农村,但在工作经历中,却没有农村的工作经历,这三年弥补了这个遗憾,充实了自己,也体会到了基层领导干部的不容易”。

  “精准扶贫,我认为核心要义就是要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不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取得的脱贫成效就不可能得到巩固,容易返贫!”在给安乐村全体党员讲党课时,柏顺文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工作”的重要性。“说老百姓能听懂的话;把深奥的理论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老百姓能听懂,这样才是做群众工作的本事”,在驻村队员培训中,柏顺文这样要求队员。

  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集体的智慧、群众的智慧是强大的,只有依靠广大的农村党员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完成好精准扶贫工作。三年来,作为第一书记的柏顺文,始终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放在首位,创新党建工作,把队员中的党员安排到农村党支部担任党建组织员,带领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扶贫政策。让广大的农村党员了解、知晓国家的政策、方针以及精准扶贫的要义,在精准扶贫中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员;在产业发展中,发现培养致富带头人,使农村党员成为产业扶贫中的“领头雁”“带头人”;利用农村党员的威望,鼓励农村党员成为“矛盾调解员”。三年来,柏顺文利用自身的知识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党建方法,在精准扶贫中充分挖掘潜力,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有效途径”“就业扶贫是脱贫增收的加速器”……这些扶贫理念,自始至终贯穿在柏顺文三年扶贫工作中,他的这些扶贫理念,深深影响并带动了大关产业扶贫和集体经济的发展。

  “甜蜜事业”的缔造者

  柏顺文驻村扶贫三年,缔造大关“甜蜜事业”。三年来,在柏顺文的带领下,大关县蜜蜂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短短一年时间形成了完整产业链。依托蜜蜂产业安乐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贫困户蜜蜂养殖获得了增收,他带领贫困群众依托村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的“乌蒙源生”“大关森林蜜”品牌的蜂蜜等农产品也在市场上推广,并进入淘宝等网购平台销售,蜜蜂产业逐渐成为大关县确定的助农致富高原特色产业之一。

  驻村的每一天,柏顺文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他都在进村入户,与农户一次次座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立足传统和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寻找贫困户能参与、可实施、有增收产业扶贫项目。

  通过大量走访和实地调研,柏顺文发现安乐村远离工业污染,森林覆盖率45%,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生态资源保护较好,全境呈“V”形山坡地,立体气候明显,从春到秋生长着枇杷、菜花、桃花、梨花、乌桕、盐肤花、野香蘇、荆条等各种丰富的蜜源植物。因为海拨高差大,同种类花期较长,是产出优质蜂蜜的天然“大蜜库”,许多年老的农户都有养殖土蜜蜂的习惯,而养殖中蜂规模不大,管理较少,不占地、不占劳力、投资少、见效快,很适合山区发展。

  说干就干,2016年初,柏顺文带领贫困户在安乐村试养殖蜜蜂获得成功后,大关县委、政府正式把蜜蜂养殖确定为大关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产业,在全县推广复制“安乐经验”,柏顺文接受县委工作安排在全县开始了蜜蜂产业的推广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与省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多次学习交流,多次论证蜜蜂产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确定了发展蜜蜂产业采用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主持制定了《大关县中蜂养殖技术规范》和《大关县蜂蜜质量标准》,依托统一养殖标准和蜂蜜质量标准,以村为单位开展了1500人次养殖技术培训,蜂农的养蜂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掌握了全套养蜂技术。

  集体经济的先行者

  面对安乐村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土地资源稀奇,劳动力匮乏,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情况。身为第一书记的柏顺陷入了沉思:尽管找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如何让产业拥有持续持久的生命力,如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必由之路——只有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有钱办事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才能解决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问题。

  柏顺文利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人才优势,创新工作方法,在大关县委组织部、市场监管局的支持下,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采取以帮扶单位作为出资人,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前提下,把帮扶资金转化为集体经济“红色股份”参股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

  2016年,安乐村养蜂农业专业合作社蜂蜜产量2.5吨,产值7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2016年实现收益2.5万元。目前,在不改变扶持资金用途的前提下,由村集体公司实施扶贫项目这一扶贫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大关县发展集体经济的主要思路。

  “立足传统和现有的农业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寻找贫困户能参与、能融入的产业扶贫项目。”这是柏顺文在产业扶贫中的主要思路——《大关县竹产业规划》就是立足传统和现有农业基础最真实的写照,筇竹产业已经成为大关县主要产业。

  如何在产业扶贫中发挥政府职能?一直是柏顺文思考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后,他向县委提出建立公共区域品牌,统领产业发展,“乌蒙源生”的提出和注册成功,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在产业扶贫中的角色定位。

  栖居乡村,采得百花蜜;置身安乐,寻来千帆竞。目前,柏顺文用心用情酿造的甜蜜事业正在大关全县火热推广,用汗水和挚诚浇灌的蜜源开启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路。(记者 杨明)

责任编辑:范春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