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昭通频道 >> 要闻 >> 正文
小山村大格局:从独闯市场到抱团发展 合作社助村民脱贫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14:49:4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冬日早晨,位于金沙江畔的昭通市绥江县会仪镇黄坪村薄雾缥缈、翠竹环绕、碧水相依,村口山坳处的绥江县东大门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野鸡养殖基地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快的鸡鸣声,寂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走进合作社野鸡养殖场,孵化室、育雏舍、脱温鸡舍、配料车间等专业化生产车间井然有序,一只只羽毛色泽鲜艳的野鸡正在鸡舍里欢快觅食。“野鸡全身都是宝,羽毛可做掸子,鸡肉是滋补佳品,野鸡蛋富含活性钙,是普通草鸡蛋的4倍,卖3元一枚,一直供不应求。去年,合作社实现销售额580万元,创利润116万元,为贫困群众增加工资性收入35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凌之乾介绍到。

  2008年至今,凌之乾用辛勤和汗水实现了从打工仔到“鸡司令”的华丽转身。10年来,他从最初的只身独闯市场到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鸡舍从20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变成38.3亩的标准化养殖场,养鸡规模从最初的200只鸡苗发展为年存栏4.8万只,年销售额从2万多元增加到580万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0年前,热爱养殖的凌之乾利用在广东一野鸡养殖场打工的机会,偷师学艺掌握了野鸡特种养殖技术。

  2008年,25岁的凌之乾返乡创业,用2000块钱买了200只野鸡苗开始家庭作坊式养殖。时隔一年,野鸡养殖规模扩大到1500只,由于当时村里不通公路,他只卖商品野鸡,没有卖野鸡蛋,一年下来挣了2万多元。

  为实现规范化养殖,2010年在会仪镇党委的关心帮助下,凌之乾和家中弟兄4人成立了野鸡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把鸡舍搬迁到离家3公里处的公路边,养殖场扩大到8.3亩,年出栏野鸡2.1万只。凌之乾说:“合作社成立后,野鸡养殖逐渐步入正轨,日常管理更加规范,不仅从源头上保证了野鸡的品质,还带来了品牌效益,吸引了更多客商。”

  随着野鸡养殖规模扩大,凌之乾带领合作社成员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野鸡养殖、繁育、技术服务,优化原生态野鸡饲料配方,大力研发商品野鸡和野鸡相关畜禽产品,先后带动150户贫困群众参与野鸡养殖业发展。

  最近几年,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养殖,鸡粪全部集中到沼气池处理,发酵后的有机肥种植半边红李子,李子树下实行土鸡放养,淘汰小鸡和破损鸡蛋用来喂养眼镜蛇,蛇肉全部销往广东市场。“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不仅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还实现了特种养殖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发展。”他说。

  经过10年的发展,合作社已建成野鸡特种养殖场2个,占地面积达38.3亩,常年存栏野鸡、土鸡、珍珠鸡4.8万只,其中野鸡1.5万只,日产野鸡蛋1.2万枚,2015年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16年获“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如今,野鸡养殖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脱贫产业支撑,来自会仪镇箭头、黄坪、会仪3个村(社区)的128户建档立贫困户以499万元产业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每年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34.93万元,实现户均增收2700多元。

  “一人富裕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要让更多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增收致富。”凌之乾表示,根据产业发展计划,明年合作社将通过特种养殖、林下养殖、果树种植、农家乐旅游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力争实现年出栏商品鸡6.5万只、眼镜蛇1万条、销售鸡蛋430万枚、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实现为群众增加工资性收入100万元。

  云南网记者 沈迅 蔡侯友 实习生 蔡树菁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