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昭通频道/ 要闻
大爱温暖山村贫困学童——记云南永善县乡村教师刘友明
2018-05-03 20:37:06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20多年坚守山村学校,用磅礴的爱温暖着一个个寒门学子,浇开一朵朵鲜艳的花蕾。

他是永善县大兴镇一名村小学教师刘友明。

刘友明生长在大兴镇金沙村牛角村民小组,从小家境十分贫困,在他上学时,经常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们的慷慨解囊在他心底播下了爱的种子。1990年,刘友明初中毕业,怀揣着浓浓的感恩之情选择了师范学校,1993年毕业分配到大兴镇核桃小学任教。

“萤火虫”也要发出应有光亮

作为首个被分配到核桃小学的公办教师,刘友明深知肩上的责任,必须奋起一搏,努力改变一方教育。刘友明说,到核桃工作时,条件异常艰苦,水电路不通,煤油灯下备课,鼻孔里被熏得漆黑,住的破旧土坯房,一吹风床上满是泥巴,喝的是浑浊泥水,沉淀后桶底积下厚厚一层淤泥,因为自己从小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性有一种顽强的生存能力,在那里他非常安心。

核桃小学地处高寒,人居分散,雨天道路泥泞湿滑,冬天寒风凛冽。在那里教书时,刘友明的班级有3名学生离校较远,为确保他们的出行安全,每逢下雨天、冰凌期,他都会让孩子们留宿学校。刘友明睡的是一张不到1.5米宽的木床。夜晚,他用课桌摆在床边,带着三个学生横着睡,四个人一床被子,他只管把被褥往学生身上盖。深夜冷了,他就起来烧松枝取暖。

山村学校,生源、师资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刘友明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就算是“萤火虫”也要发出应有的光亮。为改变学校教学质量,他全身心投入,每天除了抓好课堂教学,还用业余时间辅导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刘友明从二年级教起的班级,小升初考试给学校、家长、社会交上了一份圆满答卷,12名学生8人考上大兴中学,且全镇最高分在核桃。

走到哪里,爱就播撒到哪里

2005,刘友明从核桃小学调金沙园子小学任教,爱的光芒撒向金沙。

学生童国伟,母亲是精神病患者,父亲2006年患矽肺病去世后,从此生活无依无靠。童国伟的家境,让刘友明心痛不已,他叫妻子多做些饭,放学后都把他叫到家里吃。为了解决童国伟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刘友明一边向政府写出困难救助申请,一边发起社会爱心救助。他无私的大爱感动着身边众多好心人,金沙公司副总经理高义昌慷慨解囊,每学期资助童国伟500元,米、油、面条经常买了送到他家里。刘友明还自掏腰包买了一条烟,带着学校的老师在金沙街上开展募捐活动,为童国伟募集了4700余元爱心捐款,解决了童国伟一年的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

“特让我感动的包谷山一位50多岁的妇女,我们搞募捐活动那天,她背了一背菜到金沙卖,散场后,拿着皱巴巴的角角钱、块块钱,左拼右凑,凑了10元钱去捐。捐款时,她对我们说,‘老师,我今天就卖了这点钱,表示个心意。’这一幕,让我深深感到了社会的温暖。”刘友明告诉笔者,爱的汇聚,筑起了童国伟一路上的求学梦。目前,童国伟在云天化读高三,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调入金沙园子小学任教,刘友明还照料着一个智力不太健全的儿童。这名学生刚到学校时,打饭排队、大小便要他领着,在他的耐心引导下,如今该学生自己可以排队打饭、清洗餐具,大小便也不再尿裤裆。“看着孩子的变化,家长高悬的担心放下了,我也无比的欣慰”刘友明说。

学子的一声声祝福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我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从记事起,父亲终年病魔缠身,卧床不起,住的是茅草房,一日两餐长期没有保障,父亲去世后,家里更加贫困。上学时,老师总是在我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一点一滴的爱一直萦绕在我心里。”回忆曾经,刘友明把爱心传递作为最大的感恩。

唐茂芳是刘友明在核桃任教时教过的学生,两岁时,她的母亲去世,父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个70多岁的老奶奶需要赡养,家境十分贫寒。因为贫穷,唐茂芳很自卑,很不跟其他孩子接触。为了让她生活得阳光,刘友明经常给她交学费,买笔墨、本子,有时还买米买油送到她家里去。2011年,唐茂芳中考知道成绩后,打电话给刘友明讲:“老师,我被取到昭通实验中学了,我爸爸在外面打工,我不知道昭通在哪里。”接过电话,刘友明内心无比心酸,跟妻子商量后,带唐茂芳到昭通,把该交的费用交了,把日常用品买好,安顿好后才回来。

2014年,唐茂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云南大学。“考上大学,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事,但我深知她的苦恼,家里穷,没有钱。我打电话叫她到家里,鼓励她,大家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刘友明说,自己是单职工家庭,当年月工资不到3000元,女儿也在读高中,家里还有一位70多岁的母亲,生活负担也很重,他跟妻子商量后,拿出了准备给母亲办棺木的3000元积蓄,并通过协调办理大学生贷款,让唐茂芳顺利上了大学。以后每学期开学,刘友明都会给唐茂芳少则1000元,多则1500元资助。

“姑娘很懂得感恩,每到父亲节、母亲节都给我们发祝福的短信。一次在信中说,她参加工作后,第一个春节就到我家过。听到这句话,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刘友明告诉笔者,唐茂芳今年就要大学毕业了,希望她将来有个理想的职业。

“刘老师一直像父亲一般教导我,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给我的帮助太多太多,对他的感恩,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希望他健康长寿,愉快工作、快乐生活。”电话上,唐茂芳低微的声音流露出浓浓的师生情。

对单亲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贫困学生,刘友明总是在倾情关爱,努力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阳光生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园丁”精神,塑造了人民教师控辍保学、教育扶贫的模范。

面对笔者的提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20多年坚守基层一线,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今后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时?刘友明一如既往的平静,“我从山村走出来,更知道山村需要我们人民教师去点燃他们渴望知识的火种。芸芸人海,我只是一粒微尘,散发出的也仅仅是一点荧光,不足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相信会让更多贫困山区儿童求学之路越走越远......”

云南网 通讯员周兴文报道

责任编辑: 韩焕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